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平原示范区正处于打造中原农谷2.0版的关键时期,要把安全作为加强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担当,全力防范重大风险,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点面结合,织密“防护网”。安全生产从来没有“万无一失”,只有“一失万无”。这就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紧绷这根弦,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既要抓重要任务、重点领域,又要抓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排查、重实效”的要求,聚焦危险化学品、商务、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文化旅游、消防等16个行业领域,严、深、细、实地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定期调度、提醒警示、督导检查、挂牌督办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实效。同时,针对“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三类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无死角、无盲区、动态清零。
——标本兼治,压实“责任链”。安全生产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标本兼治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要从健全责任体系入手,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进一步夯实党政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属地政府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四位一体”的责任链条,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贯穿至各岗位层级、各业务流程、各责任主体,解决安全生产“最后一厘米”问题。要由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源头预防转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安全准入门槛,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平台和统一指挥平台,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增强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精准性,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
——管服并重,甘于“下苦功”。监督是管理的需要,服务是价值的体现。监督和服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把监督作为出发点,把服务作为落脚点,才能实现和谐稳定。事前要指导服务。树立“服务先行、执法后置”理念,应急管理部门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到企业现场面对面指导,点对点帮扶,当好企业的“安全顾问”。事中要精准执法。实行“柔性执法”与“严格监管”双管齐下,对轻微违规行为由执法业务骨干上门指导整改,整改完成后免于处罚,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问题企业严格执法,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彰显治理温度。事后要巩固提升。强化典型案例警示作用,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分析,找准根源所在、症结所在、问题所在,达到执法一家、规范一家、教育一片的效果。
——干群联动,筑牢“安全堤”。安全生产,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干群联动,形成合力。要坚持“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将党的建设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治理队伍、安全治理机制、安全治理网格等建设,构建“党建为引领、网格为阵地、支部为堡垒、党员为骨干”的安全治理格局。要落实“领导+专班+专家”机制,专项检查、日常排查相结合,开展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并建立风险等级台账,采取“一患一策一报告”和督查措施,系统落实“查改督”闭环机制,确保隐患排查整改实效。要凝聚群防群治合力,以“宣”促知,以“练”促防,聚焦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等基层单元,开展内容丰富、直达一线的安全培训“开工第一课”、安全宣传“五进”和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让安全理念根植于心、融之于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平原示范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压实责任,深查彻改各类风险隐患,全面筑牢安全发展根基,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中原农谷和平原示范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