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村里的老校舍又传出欢声笑语。
与其他乡村小学有着相同的命运,延津县王楼镇张街村小学因生源流失关闭,没有了生机。没想到,现在这种热闹回来了,教室化身车间,轰鸣的机器声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走进老校舍,30多名村民身着天蓝色或白色工装,在智能化生产线旁手法娴熟地包着饺子。这座闲置多年的小学,立起现代化螺旋速冻机,日产能从试产时的5吨跃升至16吨。
“工人月薪保底4000元,生产稳定后还能涨!”利用老旧校舍生产的好媳妇食品厂经理孟凡霆介绍。更让大家惊喜的是,村民地里的包菜、韭菜、大葱成了“金疙瘩”——企业订单让种植户的收入翻番,“企业+农户”联动模式就此激活,让乡村资源在产业闭环中实现价值跃升。
该镇吴杏庄小学的新规划图铺在斑驳的课桌上,按照计划,这里将上马手工空心挂面,让老传统吃出新味道。
幸福的声音同样在王楼镇后鲁邱村小学响起。“开饭喽!”随着后鲁邱幸福大院的铜锣敲响,樊大爷哼着自编顺口溜走进食堂:“县乡领导真能干,尊老爱幼当模范......”这个由闲置校舍改造的助餐点,白墙黛瓦间透着温馨,让村里的老人吃上了热乎饭。
老校舍重生的背后,跃动着乡镇干部辛苦的身影。王楼镇镇长唐轶康的公文包里总装着“闲置资源图谱”:6处校舍、3座旧厂房、10余处空宅基,全被标注为“待激活资产”。班子成员则南下北上,带着订制方案叩响招商目标的大门。
“镇里干部的服务很贴心,我们在这里经营很安心!”谈及好媳妇食品厂落地,孟经理为乡镇干部的工作竖起大拇指,而这种“保姆式服务”正结出硕果——3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