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模式已经全面开启 快乐同时莫忘安全主题

2025-07-09 15:31:51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个别学生骑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刘志松摄

□策划 刘志松 记者陈卓

  随着我市中小学生暑假生活的开启,学生们也满心欢喜开始享受美好时光。既要让他们在暑假中拓宽视野、调节身心,又要安全健康、开心快乐地体验清凉一夏,暑期安全话题随之而来。防溺水、防触电、防网络诈骗、注意交通安全......为助力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假期,记者整理了一份暑假安全攻略,供广大家长和学生参考。

绷紧防溺水安全弦

  今年6月15日,许昌市鄢陵县3名小学生结伴到该县鹤鸣湖广场游玩,在广场西侧浅水区捞鱼时不慎滑落至深水区。其中一名学生从水中爬出并向附近人员求助,相关部门及时赶往现场救援,但遗憾的是,最终有2名学生遇难,让人唏嘘不已。

  每年假期,防溺水的话题都会被重点提及。就在我市中小学生放暑假前夕,学校里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许多学校将内容丰富的安全知识汇集一起,以“一封信”等形式致广大家长,里面的防溺水内容更是专业详实,为家庭和学校共同筑牢暑期安全防线打下坚实基础。

  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海,提前制订了暑期生活计划,其中就有和同学结伴出行一项。对此,父母反复叮嘱小海,一定要远离陌生水域,千万不可在水边嬉戏。放假前,父母就要求小海必须认真学习学校《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因为里面有防溺水等多项安全教育内容。

  记者浏览了我市多所学校《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其中的防溺水安全知识专业且实用,广大家长应认真学习,不要掉以轻心。暑假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看护,严禁孩子去水库、河流、湖泊、池塘等野外水域玩耍。

  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两会”。“六不”是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两会”是发生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报告;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暑假前夕,为宣传防溺安全知识,我市消防救援部门在官方公众号发表文章,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7个儿童易溺水的高危场景,如家中的浴盆、洗衣机等蓄水容器,对低龄儿童来说都是“深水区”;儿童玩耍时掉入工地积水坑或小区景观池;儿童结伴在野外玩水;儿童在泳池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儿童套着游泳圈在深水池玩水;儿童在浅水区时家长疏于看护;儿童盲目下水施救溺水者。对此,广大家长千万要保持警惕,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防火防电要细心

  暑假期间,学生们居家时间相对较长,对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注意火、电等方面的安全防范。

  家住我市牧南小区的李先生介绍,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放假以后没事就找小朋友玩耍。前几天,孩子们聚在一起拿打火机玩,不小心将楼道内的纸板点燃,幸亏有大人经过将火扑灭,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事后,李先生严厉批评教育了孩子。

  不久前,新疆阿勒泰消防部门发布消息,阿勒泰一小区便民商铺起火,消防员立即赶赴现场将火扑灭。经调查监控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名孩子点燃商铺附近堆放的纸箱子,并在离开时未将火源熄灭,最终导致火灾发生。目前,天气越发炎热干燥,已经到了火灾的高发季节。我市消防部门发文提醒,暑假家长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和做好安全教育,帮助孩子远离隐患。

  暑假期间,不少孩子好奇心重,对电没有安全防范的概念。对此,家长要格外重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比如教孩子识别电力警示标识;让孩子远离电源插排、老化线路,警惕潮湿环境中的电器;定期检查室内电线、电路和电器,使用安全保护盖,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的家。

  同时,家长带孩子到户外玩耍时,应远离供电设施,不要让孩子离开自身视线;雷雨天气不要让孩子在室外玩耍;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在台风、雷电到来时,不到户外活动。

教会孩子识别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花招”层出不穷,就连许多成年人都纷纷中招。眼下,不少孩子已经掌握基本的上网常识,能够通过电脑或手机接触到网络。因此,在暑假这个特定时段,家长更要重视起来,防止孩子触及网络陷阱。

  不久前,国家反诈中心发布多个未成年人遭遇网络诈骗的案例,再次向社会大众敲响警钟。其中,只有10岁的小全在家中玩手机时,有人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给其发私信,让其扫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小全按对方要求扫码后,出现一个中二等奖的页面。随后,对方以交认证金、解冻账号、任务未完成为由,让小全陆续向对方扫码付款3800余元。

  12岁的明明被拉进一个卖明星签名照的QQ群,一个陌生人加了明明的QQ好友。随后,对方称买卖明星签名照属于侵犯明星隐私,要接受调查,还要进监狱。明明闻听后十分害怕,就听从了对方指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指挥明明用父母手机在某APP上付款,最终骗取钱财近16000元。

  针对目前已经出现的形式多样、手段隐蔽的诈骗手法,如何避免网络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目前,经权威部门调查发现,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4种。如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红包返利“杀鱼盘”。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针对上述网络诈骗套路,该怎么办?首先,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同时,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需要做到“四不轻信”和“两个保护”。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的皆是骗局;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增强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城市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暑假孩子的交通安全也成了“重头戏”。

  目前,不少中小学生已经学会了骑电动车或自行车。有时,在交通高峰期时,孩子们骑着车穿梭在车流中,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在暑假期间,孩子们可能经常外出,交通安全方面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第一,要注意行走安全。外出时请家长和孩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路口时遵守信号灯,走斑马线或过街设施,严禁翻越防护栏横穿道路到对面人行道,不逆行,不在路上追逐打闹,不在公路、铁路上游玩,远离车辆盲区,避免交通事故。

  第二,要注意骑车安全。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未满12周岁者不得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者不得骑电动车上路,驾驶摩托车等车型需年满18周岁并取得有关准驾资格;带头遵守“一盔一带”规定,家长不得为孩子违章违法骑车驾车提供便利,更不能默许、纵容孩子无证驾驶机(电)动车。

  第三,要注意乘车安全。乘坐汽车要系好安全带,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头盔;拒绝乘坐无牌照车辆、改装车、拼装车、农用车、三轮车、报废车、载货车、拖拉机等有安全隐患的车辆,确保出行安全。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