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心连心集团新乡县农业示范园区玉米实验田里,收割机收完一茬,玉米粒被倒入一辆三轮车货仓内,不料,载重的三轮车爬坡时车轮打滑,进退两难。一个身穿夹克、头发微白的身影,小跑着冲到车后,俯身和几位工作人员一起使劲推车,鞋上沾满泥浆也浑然不顾。
有人认出,他是介晓磊,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他在地里推车,让在场的农民有点意外,可在熟悉他的人眼里,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我们本来就是‘泥腿子’,就是农民。”介晓磊笑着说,“人家往家跑,我们往地里跑。农业,干的是良心活,粮食安全了,国家才安全。”
这天,他带队开展“十四五”面源污染课题的玉米测产。一大早,他就走进田里,看玉米棒大小、拍玉米生长情况、抓一把玉米籽握在手里判断水分。技术人员测出玉米含水量达35.4%,他提醒负责人:“快烘快售,再等下去,根部就要发霉了。”
今年我市天气变化异常,前期干旱、后期多雨,一些地方的玉米出现穗发芽、减产等情况。但这片试验田使用了“超控土”“水触膜3.0”等绿色智能肥料,在减肥15%的条件下,亩产仍比常规施肥地块高出8%至10%。
“越是极端天气,越能检验产品和技术的韧性。”介晓磊说。不良天气条件成了一场“非自愿压力测试”,心连心研发的氮高效肥料正展现出减缓气候影响的潜力。
种植大户陈战伟跟在介晓磊左右,仔细听他讲解玉米高产要领,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周围,不少农户把手机开启全程录像模式,以备活动结束后复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