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延津县文岩街道青庄村东的玉米示范田里,县农技站站长秦世伟挽起裤腿站在田埂上,手中的手机既是农具又是讲台。他对着镜头提高嗓门:“老铁们看仔细,玉米高产的门道,咱就从脚下这片地说起!”手机屏幕上,“老秦说农事”直播间热度不断攀升,田垄旁围满了合作社带头人、种粮大户,汗水浸透的草帽下一双双眼睛紧盯着绿油油的玉米棵。
玉米越种越密,空壳倒伏的“心病”也日益凸显。这场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的现场会,就是要把“精准调控”的秘诀,手把手教给乡亲们。
整地选种播种,要讲究科学方法,秦世伟当场列出关键点:“麦收后秸秆粉碎深翻,是给玉米扎根打底子;种子必须挑耐密又抗病的,包衣处理少不得;播种机装上‘天眼’——卫星导航拖拉机带着高精度播种机作业,苗齐苗壮就有了根本保障。”
秦世伟的讲解最是直白实在。他时而俯身指点叶片,时而转向镜头:“6片叶展开时,化控必须跟上!高密度玉米后期怕倒,化控能‘压矮’秸秆基部。”追肥时机他掰着指头数:“9片叶、13片叶,头两遍肥要喂足;吐丝时和吐丝后半月左右,再补第三、第四次肥,养分不断档,穗子才饱满。”他着重强调:“咱这密植高产的核心秘诀,就是滴灌!用上水肥一体化,追肥浇水按玉米的施肥规律及时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玉米高产。”
现场,其他专家还针对玉米“大喇叭口”期管理要点、高温天如何护苗、怎样防虫治病,一一支招。直播结束,田埂上的农户立刻围上来追问细节,手机直播间里“求回放”的弹幕不时刷屏。
延津县是玉米种植大县,玉米种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今,延津的密植玉米示范田已成“活教材”,农技专家用“脚底板+新技术”,正在为粮田增产蹚出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