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耀 通讯员 张志超 罗菲 何瑞瑞 文/图)丰收时节,走进封丘县黄德镇南于村,连片的甘蔗林随风摇曳。村民穿梭其间,熟练地砍甘蔗、搬运、装车,丰收的喜悦在田间地头久久回荡(如图)。
这片蓬勃生长的“绿色海洋”,不仅是黄德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动实践,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过去地里产出有限,如今改种甘蔗,亩均收入轻松突破两万元,翻了三番还不止!”正在忙着分拣甘蔗的种植户于桂林擦了把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近年来,南于村“两委”经过多方论证,村党支部牵头组织致富带头人和种植能手,到上蔡、新蔡等甘蔗种植示范区考察取经,最终成功引进了抗逆性强、含糖量高、口感清甜脆爽的“桂2红皮甘蔗”品种。
“今年我们推广了标准化种植技术,亩产突破1.8万斤,亩收入接近2.7万元!”于桂林掰着指头算起增收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打通销售渠道,合作社不仅在县城设立了多个直销点,更创新营销方式,培养了本土“田间主播”,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将南于村的甜蜜故事传遍四方。如今,订单已覆盖郑州、开封等周边多个城市。
甘蔗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68岁的于老太太在基地负责甘蔗的日常管护和成品分拣,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还不耽误照顾孙子,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目前,像于老太太一样在基地稳定务工的村民有20余人,甘蔗林真正成了群众的“致富林”。
小甘蔗撬动大产业,甜日子更有盼头。黄德镇正积极谋划甘蔗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文章,下一步将重点发展甘蔗汁初级加工、蔗渣饲料化利用等延伸产业,推动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一根甘蔗”创造出更大价值。
如今,南于村的甘蔗林,既是村民致富的“黄金林”,更是党建引领长出的“幸福林”。党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让这份“甜蜜事业”真正甜到了百姓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