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崔敬)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眼下正是食用菌培育的黄金季节,2月19日,走进封丘县王村乡杜庄村花菇种植基地,圆润饱满的花菇从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椴木上“探”出头来。这些素有“小鲍鱼”之称的花菇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椴木花菇食之如鲍,是香菇中的上品,因富含大量氨基酸和多肽,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在南方尤为盛行。
负责人杜飞介绍,基地的花菇目前正处于拔苗阶段,再有一周的时间,新一茬便可采摘,一茬可收获千余斤。其中,20%的花菇销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剩余80%用于外贸销售。“一级菇市场价500克能卖到100多元,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左右。”杜飞喜悦地表示。
椴木花菇不仅铺就了杜飞的致富路,也为村民们增收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该村花菇种植基地建成后,吸纳了不少村民来此就业,尤其为村里的低保户、五保户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场所。
如今,不少村民在务工中学习了椴木花菇培育种植技术,也纷纷利用自家闲置的土地种起了花菇。村民杜升江说,花菇不仅产量高,生产周期还短,管理省时省力。“我在家种植需要的投资不大,能当成副业多份收入,不懂的还能就近问问专家。”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如今,王村乡正在深耕“一村一品”,下好“食用菌种植”这盘棋,用活小微企业优惠贷款等扶持政策,为种植户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将椴木花菇这一富民产业,打造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