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网红“降温神器”,暗藏这些致命风险

2025-08-04 10:12:25 来源: 央视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夏日炎炎,网红“冷感喷雾”成了许多人的“解暑神器”,热了往身上一喷,瞬间带来一股清凉。专家提醒,此类产品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冻伤、过敏甚至带来易燃、爆炸风险,消费者追捧清凉的同时,更需谨慎使用。

  “冷感喷雾”是什么?如何安全使用呢?

  一文了解↓

  “冷感喷雾”

  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到凉快?

  冷感喷雾常见的主要成分除了水,还有LPG、乙醇、薄荷脑、香精及甘油。

  LPG是被高压液化后的石油气,在按下喷雾按钮时,将乙醇及水等液体,以雾状形式均匀喷出,并瞬间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以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乙醇具有挥发性,也能迅速汽化蒸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成分中的薄荷脑能够让皮肤产生错觉,而实际上皮肤并没有真正地降温,和吃薄荷糖时呼吸都觉得凉道理相似。

  在挥发性成分蒸发吸热,加以感官错觉的配合下,冷感喷雾达到了让人感到凉快的目的。为了避免喷完喷雾后皮肤中的水分被“抽干”,一些喷雾中还会加入甘油和水等保湿成分,锁住想要逃走的水分。

  “冷感喷雾”使用不当很危险

  警惕爆炸风险

  不少人为了图方便,经常把冷感喷雾放在夏日高温的车里,甚至放在前挡风玻璃下。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易产生爆炸。

  冷感喷雾中的乙醇、丙烷或丁烷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如果在密闭的空间里喷完喷雾,立即使用打火机,后果不堪设想。

  市面上的冷感喷雾大多数用的是喷雾罐。喷雾罐是压力容器,如遇持续的高温,非常容易导致罐内沸点低的各类液体汽化,使压力急速升高,让喷雾罐秒变“爆炸罐”。

  小心皮肤被冻伤

  冷感喷雾中的成分能迅速吸收热量,若短时间内多次补喷或持续对着一个部位喷,会造成成分堆积,使汽化吸热效果反复叠加,导致皮肤局部温度骤降,造成冻伤。

  如果喷在眼周和伤口附近,喷雾很有可能刺激到眼周和眼睛黏膜,令皮肤受损或眼睛充血感染。

  “冷感喷雾”安全使用指南

  避免直接喷皮肤,建议喷洒在衣物上,减少刺激;

  远离火源和高温环境,防止易燃、爆炸;

  勿在车内或密闭空间大量喷洒,以防气体聚集引发危险;

  敏感肌人群慎用,使用前可先在手臂小范围测试;

  购买正规品牌产品,避免使用“三无”劣质喷雾。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张奇斌

  策划丨王默晗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