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涉事者都已受到相应处罚,但风波留给我们的思考仍未结束。透过这起近乎邪性的“抢白菜”闹剧,至少能看出以下两点:
其一,回顾这些年社会上大大小小的热点,反转现象屡见不鲜。虽说假新闻一直有,但如今,随着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传播渠道迭代更新,信息也变得愈发夸张化、碎片化,失真、讹传的情况与日俱增。无论哪个环节失守,当更多人成为谣言扩散的“二传手”“助推器”,就会引发层层强化的负效应。
其二,“抢流量”成了“抢白菜”,流量冲动已然溢出屏幕、侵犯现实。目前,网络海啸已具备穿透屏幕的强大破坏力,轻则如“秦朗丢作业”事件等,在全网范围浪费巨大注意力资源;重则如粉发女孩事件等,鲜活的生命因此消逝。更值得警惕的是,在本次“抢白菜”闹剧中,不乏AI生成的虚假信息搅弄风云。一旦技术被恶意绑架,流量冲动疯狂碾压“事实至上”,网络空间里的“无风之浪”势必越发凶险,每个人都可能遭受无妄之灾。
网络空间不是无主“菜地”,不能任由流量的镰刀失控。从既往案例看,每一次流言肆虐,都是对公共传播秩序的侵蚀。避免闹剧再次上演,每个传播环节都应汲取教训。说白了,技术革新赋予人们获取信息的极大便利,但也对人们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从业人员要遵守新闻伦理,吃瓜群众要恪守理性底线,对于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八卦传闻,转发之前都打个问号、加以求证,才不会轻易“被收割”“栽跟头”。(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