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被移出“三有”保护动物名录,被一些人错误当作“狩猎放开”的信号,随意“打野”。狩猎“无禁区”,无人机“牙签”已然成为家畜等牲畜的夺命箭。猎杀家畜,既伤害养殖户的财产权益,也让其遭受难以估量的情感伤害。无差别射杀,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倘若无人机操作者误认目标,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的确,无人机“牙签”管理面临诸多难题。比如,虽然“牙签”杀伤力不小,但是否属于管制刀具,目前尚未有明确界定;一些狩猎团伙和“打野爱好者”时常流窜作案,增加了查处难度;电商平台又允许消费者轻而易举买到成套无人机“牙签”设备……但面对随时可能从天而降的无人机“牙签”,管理难题不是坐视不管的理由。地方相关部门要对使用“牙签”猎杀家畜行为,加大调查和处罚的力度;网络平台也应强化审核,从严管控猎杀类装备售卖和内容传播。长远看,则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无人机攻击性改装、空投“牙签”等行为的性质和责任。
科技进步的意义,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而非成为破坏生态系统、威胁公共安全的暗箭。无人机“牙签”别再无人管了。(李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