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历史,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河南则是这片战场上的重要阵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殷切期望,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杨靖宇雕像。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崇 摄
曾经,在河南确山竹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此扎根,整编部队、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用热血与谋略筑起抗敌防线;同为确山人的杨靖宇,远赴东北雪原,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中,以草根树皮为食,孤身与日寇周旋,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南阳宛南抗日游击队大队长许子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在前,壮烈殉国……这些河南大地上的英雄儿女,用生命诠释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
郑州机场货运站飞机装卸货物的繁忙景象。
如今,阅兵式激发的精神力量,正与河南的发展实践深度交融,让抗战精神成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引擎”。脱贫攻坚战场上,河南人民延续着抗战时期的坚韧,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让数百万群众告别贫困、奔向小康;经济建设浪潮中,河南锚定高质量发展,培育出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十四五” 期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6.7 万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河南人“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精神写照。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河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1.7万列,将河南与欧亚40个国家、140余座城市紧密相连,用“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行动,续写着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在社会治理领域,河南同样传承着抗战时期的群众智慧。如作为当年抗战的一个主要地点,濮阳市南乐县千口镇的张集庄等6个村,接过当年“武联防(武装抗日联防区简称)”的优良传统,创新推出“五联”工作模式,通过联防、联调、联治等举措,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和谐之花绽放在乡村沃土。这种扎根群众、凝聚合力的治理思路,正是抗战精神中“众志成城” 理念的当代实践。
外籍游客感受中原民俗。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阅兵式唤醒的记忆与精神,早已融入河南人的血脉。我们将继续以彭雪枫、杨靖宇等英雄为榜样,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工厂车间里精益求精,在田间地头深耕细作,在科研一线攻坚克难。相信在抗战精神的指引下,河南必将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而全体中华儿女也将凝聚起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变为现实。(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