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钱改收芙蓉王”,权力任性的歪风必须刹住

2025-05-15 09:43:03 来源: 工人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不收钱,改成收芙蓉王了。”近日,郑州“夜市摊贩收香烟”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据5月12日中国青年网报道,5月11日晚,郑州经开区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经开区明湖办事处涉事人员袁某某涉嫌授意个别夜市摊贩向其他摊贩收取香烟,已被停职。

  在“夜经济”如火如荼的当下,夜市本应是商贩们辛勤经营、市民们惬意享受的所在,却出现如此荒唐的“潜规则”——每月上交一条芙蓉王香烟,才能换取摆摊经营的“平安符”,否则就可能面临各种阻碍。这不仅是对公平市场秩序的践踏,也是对法治尊严的挑衅。作为办事处工作人员,涉事者袁某某手握一定的管理权力,却将其当作徇私牟利的工具,这种行为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起事件让人联想到曾被曝光的各类基层权力寻租乱象。从某地城管“按秤收费”,到某地协管员“扫码收红包”,再到如今郑州的“收烟保平安”,微权力腐败呈现出隐蔽化、多样化的趋势。

  “袁某某”们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索拿卡要,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在一些地方的基层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缺乏有效监督,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而执法过程透明度不足,群众难以察觉隐蔽的利益输送,即便发现也缺乏便捷、有效的举报途径,导致微权力逐渐脱离约束。以摊贩“二传手”收烟为例,这种“白手套”式的腐败,利用了监管的漏洞,让违法者得以“隐身”。

  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仅仅停职涉事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多维度发力。有关部门既要扎紧监督问责的“笼子”,完善基层执法流程,明确权责边界,加强内部监督;也要构建执法全过程记录、公开机制,激活群众监督力量。此外,应将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基层队伍建设的必修课,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服务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使其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福祉,而不是满足个人私欲。

  城市的“烟火气”是民生温度的体现和经济活力的象征,不应被权力的“乌烟瘴气”所污染。我们要坚决刹住权力任性的歪风,让夜市回归本真,让城市的烟火气更加绚烂。 (孔德淇)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