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碳减排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在激励企业碳减排的同时,唤起公众的碳减排意识,是题中应有之义。武汉魏女士这一案例,予人以有益启示。
鼓励市民参与碳减排,关键是形成常态化机制。在武汉,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小程序早在2023年6月就已上线。截至2025年5月11日,“武碳江湖”已为超150万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户”,记录地铁公交出行、新能源车使用等低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账户里有了一定的数额后,市民便能兑换打车券、购物券等。有了权威性、制度性平台的支撑,有了潜移默化的宣传引导,市民的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惯性,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鼓励市民参与碳减排,必须提升群众获得感。魏女士曾用2万克减排量兑换过葡萄酒,用3000克减排量兑换过超市5折券。形式多样的兑换方式,激发了市民将“碳账户”做大的兴趣和信心。不独武汉,国内多个地方也已经为群众送上“碳福利”。例如,北京市会同天津市、河北省共同制定并发布的《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标准,于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市民凭借碳减排量兑换公交卡、代金券,蔚然成风。当市民看到绿色生活方式既能帮到城市,也可以为自己带来实打实的好处,自然会更用心用情支持碳减排,带动更多人投身其中。
鼓励市民参与碳减排,关键是形成创新机制。武汉推行“碳账户”,不仅兑换项目多元,还善于琢磨“新文章”。4月28日,全国首个个人碳普惠减排量抵扣银行贷款利息闭环在武汉落地,便是明证。“武碳江湖”平台与相关银行合作,鼓励市民通过公共出行、垃圾分类、低碳用电等11类低碳场景积累碳普惠减排量,实时兑换利息红包,直接抵扣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微型消费贷款等利息,对绿色消费和住房消费都有所呼应,既帮群众减轻了还贷压力,也助推了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工作,这种盘活资源、促进消费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当前,提振消费,激发消费新活力,已成大势。更加关切群众的绿色生活方式,开拓绿色消费场景,是加快形成提振消费强大合力的必要内容。为此,我们由衷期待更多地方加入“城市碳江湖”领域,用富有张力的政策和扎扎实实、可持续的举措,造福城市,造福民生,造福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网友在关注武汉坐地铁公交可抵扣房贷利息之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参加体育锻炼和健身,是否也可以享受“碳福利”?坐公交可以拿到“兑换券”,走路可不可以?应该说,这些建议也切中了低碳生活方式的主题,颇有建设性。对此,城市不妨站在绿色治理、人文关怀的视角,作出科学研判。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