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红线”可以 赚“黑钱”不行

2025-04-22 16:38:52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近日落槌,其中一个关注点是,双方从通过婚介机构认识到案发不过百日。日前南都调查发现,市面上不少婚介机构在招揽消费者时宣称可以“速成”,收费基本都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诱导借贷报名。婚介机构促成的“速成”婚恋,靠谱吗?

  一段健康、稳定的婚恋关系,需要两个人在较长时间相处中相互了解、深化感情,短短几天、一两个月,搞清楚一个人的婚史、三观都不容易,遑论看清隔着肚皮的人心。有责任心的婚介机构会通过查看学位证书、银行储蓄页面等,大致摸清楚消费者的基本情况,但由于缺乏信息查询权限以及信息核实手段,给出真实、完整的信息存在困难。出于营利性动机,一些不良婚介机构还会诱导消费者“包装”自己以提高“配对成功率”。“速成”婚恋省去必要步骤的同时也浓缩了风险,婚介机构良莠不齐,二者风险叠加,更得把眼睛睁大。

  风险虽高,却是一些人的“救命稻草”。比如,有媒体梳理过通过婚介机构闪婚的男性画像:年龄在27—35岁之间,多来自农村,在家乡属于大龄,学历多为高中以下,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人际圈子较小,不善与异性交往,来自周遭的催婚压力大。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父母的催逼、婚介机构“一劳永逸”的宣传,让“速成”婚恋成了一种“划算”“能最快解决问题”的选择。一方面,社交渠道有限、婚恋焦虑加剧背景下,婚介机构茂盛生长有其市场需求的土壤,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可取。另一方面,急婚男女的焦虑又很容易被人拿捏,婚介服务乱象亟待整治。

  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检察机关办理婚介行业犯罪1546人。一些婚介机构打着“正规资质婚介机构”“职业媒人”名义实施诈骗,如王某某等人多次将已婚女子介绍给消费者,以口头承诺、签订协议书等形式,获取被害人信任,诱导6名被害人支付礼金和介绍费89万元。类似现象背后,是目前我国婚介机构采取注册成立模式,无前置性审查,对婚介服务人员从业资质虽有推荐性国家标准但无强制性要求。因而实践中,“月老”的“主线任务”是牵红线还是赚黑钱,很大程度看个人良心。婚姻介绍服务质量本就不好量化,经验丰富的不良婚介机构还会设置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一名男子闪婚闪离后,提起服务合同纠纷诉讼,人民法院综合考虑婚介机构履行合同情况、男方自身过错等因素,判令婚介机构返还服务费15万元(共17万元),明确释放出规制婚介机构借虚假宣传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的信号。还有地方推进使用相关部门出台的示范合同文本,进一步细化、量化婚姻介绍服务,加强日常监管,也能帮消费者“避坑”。 (维 辰)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