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减肥营的商业模式并不新鲜:通过集中住宿、高强度运动、严格饮食控制,短期内制造体重数字的断崖式下降。自“体重管理年”启动以来,减肥市场热辣滚烫,各类减肥训练营迅速占领社交媒体和消费市场。在某机构宣传视频中,学员大汗淋漓地完成“魔鬼训练”,配以“一周腰围缩小8厘米”的对比图,这对于一些饱受体重问题困扰的消费者来说,着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减肥效果,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消费套路,甚至是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速成陷阱”。有的减肥训练营以低价体验课吸引消费者,随后层层加码推销高价课程,很多人签约后才发现“货不对板”;有的训练营承诺“达不到签约体重就退款”,结果退款时却百般刁难,一句“解释权归营方所有”让消费者退费无门;还有的利用消费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将减肥异化为道德评判,营造“破釜沉舟”的紧迫感,就算学员发烧也得接着练;更有甚者,推销未经科学验证的减肥产品,消费者俨然成了“付费小白鼠”……种种做法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可能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消费者若是盲目跟风,不仅钱包受损,还可能陷入“减肥—复胖”的恶性循环。
必须认识到,身体不是试验场,体重管理的本质是健康管理,而非对身体的“极限施压”。“暴力减重”或许能换来体重秤上数字的短暂下降,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代谢损伤、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一些慢性疾病。当减肥变成一场急功近利的竞赛,赢得的或许是短暂的体型变化,输掉的却是长久的健康根基,实在得不偿失。有鉴于此,与其迷信训练营所谓的“速成神话”,不如给身体多一点耐心。毕竟,减肥的终极目的不应只是体重数字的变化,而是培养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