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关税壁垒筑起的挑战以及刚刚挑起的全球关税大战,中国经济的“抗压底盘”展现出惊人韧性。完整的产业体系如同稳固的基石,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中类、666 个小类构成的产业矩阵,让“中国制造”既能在高端装备领域突破技术瓶颈,也能在民生消费品市场保持全球竞争力。创新驱动持续激活发展动能,2024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4%,6G技术研发领跑全球,这些硬核实力为应对外部冲击构建了缓冲带。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央政策的精准发力。比如,延续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3万亿元,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全国 152 个城市,政策“组合拳”如同春日暖阳,持续润泽着全国各类市场主体的成长土壤。
当全球贸易阴云密布,中国经济展现出“青松立雪”的独特气质。这种底气,源自超大规模市场的自我迭代能力。比如,国产新能源汽车月销突破150万辆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这不是简单的内需补位,而是消费升级的主动突围。14亿人的消费市场正经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如同奔涌不息的长江,既自带澎湃动能,更通过“一带一路”中欧班列、RCEP 区域产业链协同,为全球贸易注入稳定水源。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历程,每次外部压力都成为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加入 WTO 时的“狼来了”预警,最终催生了连续14年全球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曾经的“缺芯少屏”困境,孕育出京东方、华为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巨头。今日的关税挑战,不过是民族复兴路上的又一次“登高试炼”。进博会逐年扩容的“朋友圈”,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逆势增长15%的亮眼数据,都在诉说一个事实——中国经济从不依赖温室保护,而是在与世界的深度碰撞中锻造出更强健的体魄。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贸易壁垒终将成为发展路上的礁石。当前美国掀起的关税大战浪潮拍打而来,激起的不是破碎的浪花,而是闪耀的光芒,正如寒冬绽放的梅花,越是风雪交加,越能散发凌霜傲雪的芬芳。这种在压力中微笑前行的姿态,正是中国经济韧性的最佳注脚。从短期看,关税交锋可能带来局部阵痛,但从长远观,却倒逼国内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当硝烟散去,世界终将看见——那个在开放中成长的中国,不仅在这场战役中稳立潮头,更在全球产业链的高山上踏出了一条以改革为刃、以开放为阶的攀登之路。
放眼未来,只要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性障碍,以高水平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我国经济就能在压力测试中实现凤凰涅槃。困难挑战面前,14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深厚的底气,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最稳固的根基,持续扩大的开放是最明亮的灯塔。保持战略定力,筑牢发展根基,我们不仅有信心打赢这场关税大战硬仗,更有能力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中赢得主动,书写更加壮阔的开放型经济新篇章。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