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甲骨文丨港媒点赞“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

2025-07-16 10:56:25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童林 沈剑奇

  盛夏香江,一场以古老文字为主题的文化展览吸引着香港市民。

  自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以来,“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反响热烈。馆外,等候入场的市民排起长队;馆内,跨越三千多年的文明瑰宝惊艳亮相,成为这个暑期香港最具人气的文化盛事之一,受到香港媒体广泛关注与积极报道。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香港电台、紫荆网、凤凰卫视等数十家香港主流媒体及新闻机构,纷纷推出图文、视频报道及社交平台互动内容,评价此次展览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溯源问根甲骨文唤起文化认同

  展览第一部分“溯源·见证”,通过“汉字发展史”“甲骨文摹刻技艺”“百家姓与十二生肖”“甲骨文文创”等多个板块,引导观众回望文明起点,了解历史脉络。

  香港多家媒体认为,该展区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能够唤起香港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大公报》在7月12日题为《“文化+科技”沉浸式体验:“了不起的甲骨文”多角度探秘“甲骨千年”》的报道中,详细介绍了展览如何以新颖形式呈现古老文字。报道援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的评价:“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旨在向香港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深化香港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

  展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引发了香港网民的热烈讨论。一位观众留言表示:“原来甲骨文不只是文字,更是民族智慧的活化石。”

  活化焕新趣味互动拉近古今距离

  如果说“溯源·见证”是历史的深情回望,第二部分“活化·焕新”则通过艺术设计让甲骨文焕发新生。《甲骨文·从军行》平面图形、《甲骨文·字体设计》、《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廿四节气》……观众得以亲身体验古文字在当下的活力。许多香港市民表示这一展区让甲骨文融入了现代生活。

  凤凰卫视在报道中关注该展区,并播出了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的现场评价:“看这些展品,其实可以当作故事看,看自己了解多少、猜到多少,好有趣的。”凤凰资讯还在社交平台推介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发布的《香港街头的汉字美学》视频,助力在香港市民中掀起“甲骨文打卡”风潮。

  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在社交平台发文,点赞展览融合“历史、艺术、科技于一体”,还特别推荐展区的文创产品,称其让人“领略甲骨千年,见字如面”。网友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互动体验照片,留言道:“甲骨文真吸引人!原来古文字也能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

  科技赋能数字技术联通古今

  展览的第三部分“穿越·对话”,运用现代科技助力甲骨文传播。通过《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等XR沉浸式影片,观众戴上头显设备,便能在玄鸟的引领下,与商代王子孝己一同泛舟洹水,开启一段虚拟探秘之旅。

  香港《文汇报》在11日报道《〈了不起的甲骨文〉今开幕 穿越三千年时空科技艺术活化古老汉字密码》中评价:“展览以中国文字发展为主轴,透过科技与艺术交融的互动体验,让沉睡千年的甲骨文跳出展柜与书籍,走进大众生活,在现代香港绽放新光。”该报道被香港新闻社等多家香港媒体转载。

  据统计,展览开幕四天内,已吸引5000多人现场观展,多家媒体给予支持。

  香港大公文汇网评论称:“展览以创新之姿,生动诠释了汉字跳动的脉搏和中华文化的深厚温度。”紫荆网认为展览“呈现象形之美、历史之深”;香港电台评价展览“让市民从多角度认识甲骨文”;香港商报称赞展览“全方位、沉浸式展现中华文字瑰宝甲骨文的魅力与勃勃生机”。

  除香港本地媒体外,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人民网等中央媒体也持续关注报道。

  正如马逢国会长所说:“甲骨文了不起,河南了不起,这个展览也非常了不起!因为它让甲骨文从典籍里、从博物馆里走出来,从‘冷门绝学’走进大众生活,从‘天书’变成了‘国潮’。”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