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丈量山河,感悟诗与远方

2025-07-02 09:45:07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350公里的豫晋穿越,恰似“读万卷书不如车轮滚滚,行万里路”的鲜活注脚,从新乡市区金家营飞机窝一路行来,目之所及,皆是诗画,心之所感,尽是豪情,当抵达楼村、安村这些地方时,地名背后仿佛藏着无数过往。它们或许见证过岁月的沧桑变迁,或许承载着当地百姓的平凡生活,仅仅是路过,就能感受到一种纯朴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浮想联翩。


共海路过了N次、曾经的村落化作粼粼波光,赵固共海像是大地写下的一首矛盾之诗。灰暗的水面下,残垣断壁与枯井仍在沉睡,锈蚀褪色的窗棂偶尔随暗流晃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烟火。岸边草木从沉降的地基缝隙里野蛮生长,野花点缀着废弃的石阶,与远处孩童戏水的欢笑声交织演绎成奇异交响。周末的湖岸停满车辆,游人们一起探访水底“幽灵村”,或在坍塌的老槐树根旁野餐,快门声中,这片因地壳伤痛而生的水域,正以全新的姿态,将煤矿采空沉降区这个沉重的过往酿成今日鲜活的风景。

孤岛大梁冢村、名字充满神秘色彩。在驱车前往的路上,心中满是好奇,想象着那里会有怎样的风景。当开车到达那里时,眼前一片茫然,很可惜的是如今的大梁冢,宛如一座遗世独立的孤岛,被碧水环绕,尽显孤寂。望着这番景象,“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的诗句便在脑海中浮现,眼前的大梁冢,恰似诗中那无人问津的孤洲,独处在这一片汪洋之中 。曾经,它见证过多少的风云变幻,承载着几许厚重的历史记忆,而如今却被大水围困,仿佛与尘世隔绝,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处尘封的档案。让人不禁感叹“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那水的汹涌,阻断了曾经通往它的道路,曾经的鲜活热闹村庄田园不再,只剩这一片水天之间的孤岛,在岁月里默默诉说着往昔。

中午在赵固新镇区简单休整用餐。下一站上八里镇鸭口村,它地处东西川道之中,是古老的白陉古道的入山口,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文气脉。远远望去,川道两侧山峦起伏,一条蜿蜒的河流从中穿过,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此地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比如那座形似金盔赤甲将军的将军峰,就有着一段悲壮的故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 。

很遗憾此次只是匆匆路过,没能下车亲身一一感受这些地方的魅力。但这惊鸿一瞥,已在我心中种下了好奇的种子,期待着下次能有机会,放慢脚步,去细品慢嚼鸭口的独特风情。


而白鹿山白陉古道入口,更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抚摸斑驳石阶,仿若触摸千年岁月。遥想古人“古道西风瘦马”的羁旅,而今我们自驾穿行,古今时空在此间交汇。踏上古道,仿佛能听见古人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来了一场奇妙的邂逅。曾经,这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无数的商队、旅人在这里来来往往,见证了繁荣与兴衰。如今,虽然繁华不再,但古道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处转角,都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

行至上午峪下的三叠瀑,那本应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盛景,却遭遇了令人揪心的变故。站在远处眺望,往日灵动磅礴的瀑布,如今像是被命运的巨手突然扼住了咽喉。瀑布右侧山体大面积坍塌,巨石滚落,裹挟着泥沙、树木,将原本清澈的水流搅得浑浊不堪。“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曾经,三叠瀑三段水流层层跌落,各有妙趣,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引得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如今,落石阻断了部分水流,瀑布的形态被彻底打乱,不复往昔的流畅与优美。

就在这片狼藉之上,一群太行黑山羊宛如灵动的墨点,轻盈地跃过断裂的崖壁与倾斜的树干。它们弯曲的犄角划破低垂的雾霭,油亮的皮毛在阴云下泛着幽光,蓬松的长须沾着飞溅的水花。有的山羊立在半塌的观景台残骸上,低头舔舐石缝里的积水;有的顺着坍塌的岩壁缓缓攀爬,蹄子稳稳踩住摇摇欲坠的石块,仿佛在与险峻的地势共舞。昔日的壮美瀑布如今换了个模样,这群黑山羊却以野性的生命力,为这片伤痕累累的山水添上一抹灵动的元素,恰似“黑云翻墨未遮山”的苍茫画卷里,跃动着最鲜活的诗行。而在旁边的放羊人斜倚桥栏而卧,任由清风吹过,全然不顾路人投来惊讶的眼光,他犹自酣眠,恰似“春困不知天早晚,绿阴庭院正秋千”的慵懒;又若“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的闲适。羊群在坡下散漫啃食,偶尔传来的咩咩叫声也惊不破他的酣梦,这般“一枕清风值万钱”的酣眠,倒叫人想起陈抟老祖“睡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自在,一任人间熙攘,皆随流云远去。


车辙蜿蜒太行深处,女儿缝如天工细裁,裂隙间漏下的天光似金缕垂落,恰应“一隙开云见碧虚”;女儿梯百折千回,步步惊心,仿佛攀援着古人遗世的琴弦。至张良洞前,幽洞深藏,相传子房曾于此运筹帷幄,恍惚听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千古回响。

上午峪炊烟袅袅,张良脑翠色如染,紫霞关残垣静立,似在诉说“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沧桑。远眺关山,将军峰昂首而立,刺破云霭,尽显“刺破青天锷未残”的雄浑。东沟溪流潺潺,长山地草木葳蕤,走马观花间,太行的奇绝与厚重已悄然浸润心房。这一山水,是天地泼墨的画卷,亦是历史镌刻的诗篇,令人慨叹“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东沟、武家湾、马圪当乡等地,充满了乡野的宁静与美好。孤石庙抗日遗迹,则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站在这遗迹前,遥想着当年的战火纷飞,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驱逐强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敬仰。

车行山径,我们己闯入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乡榆树湾的葱茏世界,古榆树虬枝如盖,绿荫匝地,恍若“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秦家磨的石磨静卧溪边,潺潺流水轻叩岁月,恰似“水磨寒驴春谷种,石栏归鹤踏松阴”的悠然画卷。一处人为特设的小毛驴拉磨碾山小米的场景让人们也有了购买这原生态农产品的冲动。

行至太行十八缸,天然形成的岩臼群如大地酒窝,积水清冽,光影斑驳,正应了“凿破苍苔地,千年洗玉缸”的鬼斧神工。地八洞河村枕水而居,屋舍错落,炊烟与云雾缠绵,宛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旷境。吸水石假山嶙峋突兀,秀漏透奇,洞壑天成,一泓清泉自石隙间潺潺而下,恰似“清泉石上流,石瘦水泠泠”,尽显山水灵韵。

这一路穿村越涧,太行的钟灵毓秀与人文烟火交织,山水无言却诉说千年,让人顿悟“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真谛,于匆匆步履间,拾得满襟自然诗意与岁月温柔。

进入登山驴界著名的双底村,黑毛沟大峡谷似被巨斧劈开的墨色屏障,两侧峭壁如铁铸般矗立,将天穹割裂成一线蜿蜒的银痕,正应了“千仞危崖削玉峰,天光如线透幽重”的奇绝。山顶雾气如棉絮翻涌,渐渐漫过峰峦,将苍翠染成朦胧的黛色,恍若“雾锁重峦失翠容,烟涛万顷幻千重”,把巍峨山景化作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

穿过峡谷,驶出一线天,一路时不时所堵车辆缀成流动的钢铁丝带,山间风景尽收眼底,狭窄石径仅容侧身而过。岩壁上苔痕斑驳,浸润着山雾凝成的水珠,在微光中泛着幽绿。雾气顺着缝隙盘旋而下,时而浓如纱帐,遮蔽前路;时而淡若炊烟,露出头顶一线苍白天光,恰似“雾卷危崖遮望眼,云开一线见苍穹”。指尖抚过潮湿的岩壁,冰凉触感与沁骨寒意,让人恍然惊觉自己已置身于太行深处的秘境之中。


踏入黄围山,仿佛一脚迈进了亿万年的时光长卷。这里是太行山脉与中原大地的奇妙邂逅,地壳运动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海拔1300多米高峰与600多米峡谷盆地并立的奇景。

沿着蜿蜒小径攀登,路旁灌木丛生,白皮松身姿挺拔,清新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那是独属于太行山的醇厚味道,每一口呼吸都带着山林的蓬勃生机。站在山巅极目远眺,连绵的峰峦似波涛起伏,远处的天际线与山峦相融,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雄浑壮阔。

过了黄围山,来到横水村,这个曾经的横水人民公社所在地宁静祥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横水河悠悠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村里分布着特色主题民宿,与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相映成趣。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时光的记忆。

在这趟旅程中,桂涛声创作的著名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的激昂旋律始终在我心头回响。“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置身这片土地,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英勇无畏。黄围山的峭壁曾是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横水村的街巷也曾留下抗日军民匆匆的脚步,如今山河无恙,这片土地上的壮丽风光与深厚历史,成为对先辈们最好的告慰。

驱车穿行古郊,有三两车辆驻留,倾听着车轮碾过音乐公路,抗日诗人桂涛声在此地创作完成的《在太行山上》的旋律随着颠簸节奏流淌,恍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松庙驿站青砖黛瓦静立,檐角风铃轻响,恰似“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静谧,让人暂歇尘嚣。至大路沟,峭壁如削,沟壑幽深,方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苍茫。

棋子山巅,天然石棋星罗密布,传说箕子在此推演天地,不禁叹“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岁月更迭,唯余棋枰静默。棋源山庄,窗含山色,月映庭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会跃然眼前。这一路穿行,是历史与自然的交响,是古韵与今声的碰撞,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太行千年的故事,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太行一号公路蜿蜒于云雾之间,“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驾车穿梭,如在画中游矣。

行至太行山上的药材基地,党参、五花参、连翘等中药材遍布山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北京同仁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踏入高老庄观景台,猪八戒的塑像憨态可掬,那圆滚滚的肚子,蒲扇般的大耳,一对招风耳还时不时因风轻轻颤动,两颗圆溜溜的眼珠满是灵动狡黠,看似笨拙,却透着别样精怪,活脱脱从神话中走来。这里早已成了网红打卡地,往来游客被它吸引,纷纷举起相机,将这充满趣味的形象定格,欢笑声、快门声交织一片。一旁,一架云梯直插云霄,攀援而上,云雾在周身缭绕,仿佛伸手便能触摸到绵软云朵,俯瞰四周,翠色山峦连绵起伏,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仿若置身仙境。

离开高老庄,行至赤叶河,这里曾是歌剧《赤叶河》故事的原型地,每一寸土地都似藏着往昔岁月的回响。这部诞生于1947年的歌剧,由诗人阮章竞以赤叶河村的人物和故事为蓝本创作。其剧情扣人心弦,讲述了贫苦农民王大富一家被恶霸地主吕承书剥削压迫,儿媳燕燕遭吕承书调戏、王禾子误会妻子离家,燕燕含恨投河,家破人亡。直到八路军解放赤叶河,王禾子归来,在党的领导下,与乡亲们斗地主闹翻身,最终清算了地主罪恶。

当旋律响起,激昂与悲愤交织的曲调,瞬间将人拉回那个苦难与抗争并存的年代。演员们用饱含深情的表演,将农民的悲惨遭遇、对地主的仇恨以及翻身解放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歌声回荡在赤叶河畔,河水奔腾,似在为剧中人物的命运不平,又似在诉说着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观看这场歌剧,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为追求自由、平等,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伟大精神,也对这片土地承载的厚重文化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

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六泉乡浙水村浙水驿站,浙水村静卧于太行山脉褶皱间,像一方被岁月珍藏的璞玉。这座有着近六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曾是晋豫商贸要道“阳马古道”的重要驿站,青石板铺就的古街至今保留着马蹄踏过的凹痕,诉说着昔日商贾往来的繁华。村内17座明清院落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间,木雕门窗上的花鸟栩栩如生,砖雕影壁的吉祥纹样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

浙水河从村旁潺潺流过,倒映着岸边垂柳与古宅飞檐。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漫步,抬眼便是云雾缭绕的熊山,“熊山吐月”的奇观吸引无数游人驻足。村里的页岩图书馆由老粮仓改造而成,书架间飘散着原木与墨香;民宿小院里,石磨、陶罐点缀着田园野趣,柴火灶上的农家饭蒸腾着暖意。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让这座深山古村既有历史的厚重,又焕发着鲜活的生机。

继续前行,车窗外的太行山脉如墨色长卷掠过,听闻壶关鹅屋天生桥就在不远处,却因匆匆行程未能驻足。忽有云雾自谷底翻涌而上,乳白的雾气瞬间模糊了车窗,将山峦染成朦胧的剪影。恍惚间,只隐约辨得一线飞跨的轮廓,似是天生桥凌空的身姿,又转瞬隐入苍茫,恰似“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诗诗境。

这场未得见的邂逅,反添几分遗憾的诗意。车轮滚滚向前,未能触摸的石桥化作心头悬而未决的悬念,翻涌的云雾更像是太行的挽留,以神秘的面纱包裹着未竟的期待。或许错过本身亦是旅途的馈赠,让天生桥的奇绝在想象中愈发瑰丽,留待他日,再赴一场与山水的重逢。

当驱车行至前往太行双龙谷景区路上,我们的下面就是几处近乎垂直落差数百米的胳膊肘弯道,轮胎碾过碎石的声响在耳畔炸响,我死死攥住车门把手,冷汗顺着掌心渗进皮革纹路。车子一头扎进第一个胳膊肘弯,整个人瞬间被甩向窗边,胃里像灌了铅般沉重。连续的急转弯如同拧紧的发条,每一次方向盘的剧烈扭转都伴随着轮胎刺耳的尖叫,眼前的山路在眩晕中扭曲成旋涡,太阳穴突突跳动,连呼吸都跟着颠簸的车身变得凌乱。

当刹车声骤然响起,我踉跄着推开车门,山风裹挟着湿润的雾气扑面而来。扶着车门站稳的刹那,眩晕感仍如潮水般漫过头顶。抬眼望去,云雾在层峦叠嶂间翻涌,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宛如水墨画卷徐徐在眼前展开;低头俯瞰,蜿蜒的公路如银蛇般缠绕在陡峭的崖壁上,方才惊心动魄的弯道此刻竟化作点缀山河的丝带。颤抖着举起手机时,指尖仍残留着紧握扶手的酸痛,却又忍不住为这“险”与“美”交织的震撼画面按下快门。
 

车窗如流动的画框,掠过黄崖底村时,只见峭壁如刀削般矗立,苍翠在崖壁缝隙间蓬勃生长,深谷中隐约传来流水轰鸣,似是大地脉搏的跳动。还未来得及看清其全貌,车已转过山弯,那些雄奇险峻便化作一抹残影,隐入山雾之中,隐去,隐去。

行至诗经淇河源头柿园水库,虽未能下车亲近,但远远望见山涧潺潺细流蜿蜒而出,刹那间思绪飘远。两千多年前,先民是否也曾在此临水而居,吟唱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动人诗篇?此刻的淇河源头,依旧清澈如许,只是我们的车如匆匆过客,来不及触摸它的温度,便已驶向远方。

这一路跑马观花,虽未能与黄崖底、淇河源头有更深入的相遇相知,却也因此多了几分遗憾的诗意。那些惊鸿一瞥的风景,那些未能驻足的遗憾,都成了心底的深深牵挂,或许正是这些未完成的期待,让这场旅途更添一份神秘与向往。

辉县南村镇的豆腐油条,氤氲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温暖。淇河源头寻《诗经》遗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古老歌谣仿佛在耳畔回响。郑辉高速辉县服务区旁重门古城下,回望一路行程,“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唯有将这一路的壮美与感动,珍藏于心间。

转瞬之间,车轮已将旅程收束成句点,同行一路的讲解,似春风化雨,将每个景点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从斑驳古墙的砖石纹路里,我窥见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在潺潺溪流的叮咚声中,我读懂了自然的韵律与哲思。讲解者用生动的语言,为冰冷的建筑注入灵魂,让静默的山川开口诉说往事。那些鲜为人知的典故、匠心独运的设计、岁月沉淀的故事,如同散落的珍珠,被讲解者的话语一一串联,在我眼前铺展成一幅绚丽多彩的长卷。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在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同时,对每一处风景背后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畏。原来,最美的风景不仅在眼中,更在那些被讲述、被铭记的故事里。

这横跨豫晋周游列国般的350公里的自驾之旅,是一场与历史、自然和人文的神交和对话,更是一次心灵的修行。山河壮阔,岁月悠长,且将这一路的风景与感悟,酿成人生最美的某某篇。(作者:悠扬马由缰)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