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琚铭洁
近日,在郑州某医院,28岁的张振完成了一场关乎生命的特殊“接力”。经过5天的准备,张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他成为我市第76例、全省第1577例、全国第2117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张振是平原示范区峪里新村人,平日里话语不多,却有着一副热心肠。多年来,他坚持参加无偿献血,用默默行动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2023年7月,在一次献血活动中,他偶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工作人员说非亲缘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但万一能配上呢?”这个朴实的念头让他当场留下血样,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
9月中旬,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破了平静。“您好,您的血样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挂断电话后,张振内心波澜起伏。他说:“我很惊讶,但更多的是高兴,因为有人正等着这分希望活下去。”
此时,远方医院里,一名血液病患者病情危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最后的生存机会,而张振的配型恰好与之高度吻合。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让希望破灭。1天内完成高分辨筛查和全面体检,确认符合捐献条件;5天动员针注射,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成;最终在采集医院完成捐献,整个过程紧凑得如同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当收到配型成功的消息后,我很惊讶,没想到这么低的概率竟然配型成功了,同时我也很高兴能为他人带来一分生命的希望。”张振的言语朴实却坚定。面对家人的担忧,他耐心解释现代医疗技术下捐献的安全性。
捐献当天,采集室里血液分离机缓缓运转,造血干细胞从张振体内被分离出来。这袋“生命种子”随即以最快速度送往患者所在医院,这场生命的接力赛中,张振用热血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正如他所相信的那样:生命的美好,正存在于每一次毫不犹豫的伸手相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