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不仅派出100辆新能源车辆服务大会,更携手巴西航海集团、JAQ、Itaipu Parquetec 等合作伙伴,推出拉丁美洲首艘绿色氢动力船 Explorer H1,标志着其在氢能应用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也让中国新能源技术在全球舞台亮相。

(厂商供图,央广网发)
这一系列动作,是长城汽车新能源多元化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车企以科技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COP30吸引了190多个国家、约5万人参与,是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重要平台。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绿色出行变革。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代表,长城汽车坚持以“全动力”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纯电、混动、氢能等多技术路径协同发展,展现出在新能源领域的系统布局与实力。
坚持技术多元,打造全动力矩阵
长城汽车始终坚持以技术驱动发展,构建覆盖汽油、柴油、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动以及氢能的全场景动力解决方案。
插混技术层面,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Hi4混动技术,实现了“四驱性能、两驱能耗”的突破,成为满足全球市场差异化需求的优选动力方案。此次服务COP30的100辆新能源车辆中,就包含坦克 300、魏牌07、哈弗H6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些车辆将供大会组织者、巴西政府官员、外国元首及国际代表团使用,在会议期间承担重要出行任务,以清洁出行助力大会低碳举办。
在纯电领域,长城汽车持续深化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研发;在氢能方面,则通过中国子公司未势能源(FTXT)完成了从制氢、储氢到燃料电池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未势能源专注于燃料电池技术和氢元件研发,其技术支撑的 GWM Hydrogen 品牌在亚洲以外市场推广,强化了长城汽车在全球氢能领域的布局。
这种不偏废任何一条技术路线的全动力思维,使长城汽车能够灵活应对全球不同市场的能源结构、基础设施和用户习惯,真正实现为全球用户服务的定位。
深耕氢能十年,前瞻布局未来能源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汽车对氢能技术的研发已持续十年,逐步从技术储备走向市场应用,此次亮相COP30的氢动力船便是重要成果。这艘名为Explorer H1的船舶,所有船上系统从照明、空调到厨房、娱乐均完全由氢供电,真正实现零碳排放,其搭载的氢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发电,仅产生水作为副产品,兼顾性能与能源效率。

(厂商供图,央广网发)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项目是长城汽车氢能技术在汽车行业之外的全球首次亮相,标志着其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已成功拓展至航运领域。此前,该技术已在巴西的FTXT卡车上完成测试,验证了其在不同交通场景的适配性。
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开发,到此次海外首秀的“船用移动式氢能发电舱”,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正进入收获期。这不仅体现了企业对未来能源方向的精准判断,也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氢能赛道上的创新活力与国际竞争力。
生态出海,输出绿色解决方案
长城汽车的全球化战略,已从单一产品贸易,升级为涵盖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在内的生态出海模式。其在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建成的全工艺工厂,是长城汽车海外三大制造基地之一,以生产新能源汽车为主,作为辐射拉美市场的战略支点,成为中巴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典范。该工厂竣工投产时,巴西总统卢拉曾亲自为下线的哈弗H6 GT车型签名,对长城汽车助力巴西汽车产业升级、深化中巴科技文化交流的举措给予高度认可。

(厂商供图,央广网发)
目前,长城汽车在全球拥有超1500万用户、1400多家销售渠道,海外总销量超200万辆,形成了成熟的全球服务网络。
通过参与COP30这类高级别国际会议,长城汽车不仅展示了中国新能源产品的硬实力,更将完整的绿色技术方案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向世界,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融进去”、再到“树标杆”的跨越。这种生态出海模式,既推动了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也为全球交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企业的发展质量,最终要体现在为全球用户创造价值、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上。长城汽车以多元新能源技术路线为支撑,以“森林生态”垂直整合体系为保障,凭借2.3万人的研发团队、连续多年超百亿的研发投入,以及累计近3万项的授权专利,正逐步成长为一家备受尊敬的全球化科技公司。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专利授权量连续位居自主整车集团前列,技术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面向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长城汽车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全动力布局为抓手,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样板,也为全球交通领域的低碳化、清洁化转型提供系统的“中国方案”,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持续贡献中国车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