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部委此前也发布了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后的家电送去了哪里?
以旧换新拉动了消费,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您家有没有遇到新产品到了,旧产品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情况?今天,我们首先从“回收”说起。
市民 陈女士:没听说什么门面回收这个旧家电的,也不知道哪里有,家里一个沙发那时候是一万多买的,只能扔到垃圾堆里面。
市民 代蕊珍:我家现在还有个洗衣机放在阳台上一直没收走。因为新的买回来,旧的就放那了,因为叫人家来收可能就10元或者20元。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许多市民都表示现在的回收点很难找,即便找到了回收的价格也很低。
以北京市为例,我们利用大数据检索发现,2023年小旧家电回收网点有160个左右,而在去年全年几乎没有增加。但是去年前11个月,北京市累计领取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格的人数就超过了233万人。
线下回收有难度,线上回收呢?记者打开了某平台发起的“以旧换新”活动,下单了一款热水器产品。虽然可以享受购新补贴的优惠政策,但到了结账时,旧机却只能抵扣十块钱,而平台表示回收价格低的原因是人工上门以及拆机的成本高,淘汰品的残值难以覆盖人工上门成本。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节能所研究员 冯相昭:现行的回收体系没有跟上前端的增长速度,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不高。线上平台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价和管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上门的成本就更高了。
专家介绍,目前旧物回收的标准仍然缺少规范,导致回收的价格无法统一。目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信息存证规范》《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管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等四项国家标准已通过专家技术审查会,标准出台后,将对各地和各网络平台回收提出具体要求,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利益。
除了回收价格需要统一,主动上门服务的力度也需加大。在安徽等地,开始要求以旧换新的商家都提供全流程服务,尤其是农村地区,也要全部覆盖。
安徽省商务厅流通处四级调研员 夏鹏:比如我们要求参与商户都要能够提供家电送新、收旧、拆装一站式上门服务能力,消费者只要在网上下单预约时间,服务人员就会按时上门提供服务,相关的服务能力基本覆盖全省。
回收来的新能源汽车如何处理?
去年,以旧换新带动的销售额中,占比最高的是汽车,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合计超650万辆,其中包括大量的新能源汽车。这些淘汰下来的车辆如何处理?是不是简单拆成废旧钢铁就可以了?
我们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网站上,找到了当前具备新能源汽车拆解资质的企业数量,在全国各地有一千家左右。同时,记者发现,在官网上还单独将具备动力电池拆解资质的企业列了出来,共有148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节能所研究员 冯相昭: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的规模将达到百万吨级别,甚至可能接近200万吨。目前有正规资质的企业合计产能为379.3万吨/年,理论上是可以消化这个量的。前提是要强化精细管理,比如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仪器、再生资源利用率等需要达到一系列的标准。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让这148家企业“物尽其用”,可以满足当前的拆解需求。
但是当记者来到各地实地调研时发现,出现了某些企业虽然拥有拆解资质,但却私自将拆解任务非法外包给其他的“小作坊”,还有些企业不具备拆解资质却在偷偷进行拆解的现象。
优湃能源再生能源运营中心机动车业务高级经理 谢立中:新能源车的拆解难度,最主要是体现在它改为了三电系统后,对拆解电池的要求更加高,拆解的整个过程也需要较高的规范性操作。不规范拆卸容易引起它的热失控。不规范的企业最大的影响是对环境的污染。
就在今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进一步规范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其中再次明确,产能和回收率、环保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会从资质名单中撤销。而对于不具备拆解资质的企业,要求各地政府加紧规范化管理,防止因为违规拆解而带来的危害。同时,督促符合资质的企业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过去,由于没有精细化的拆解要求,很多可以二次利用的回用部件都被当成了废品按斤售卖,这导致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现在,则要求企业不仅要“拆得开”,更要“拆得好”,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以动力电池为例,就可以从中提取到钴、镍、锂等价格昂贵的金属材料。
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市场部经理 郑杰:有一定价值的,比如技术较新的、损坏情况较低的,一些电控元件,我们可以交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维修、检测、再翻新,然后应用到一些对成本比较敏感的场景中,进行再利用,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退役“风光”设备何去何从?
“两新”中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大规模设备更新,那么当前,淘汰下来的大规模工业设备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又要如何解决呢?
记者在大数据平台上查询这几年新增的拆解门类,除了新能源汽车,还出现了风机、光伏、大型工业设备等新品类,相应的,具备这些产品拆解资质的企业数量也都极其有限。而根据相关机构预测,中国风电产业将在今年迎来第一批大规模退役潮,退役规模将超过1.2GW。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节能所研究员 冯相昭:这是当前产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产生的新问题。光伏退役高峰期预计在2030年左右,届时光伏组件废弃量将达到18GW左右,约140万吨的废弃。在这种形势下,与新能源相关的资源回收再生利用的需求一下子提了上来。
专家告诉记者,由于专业化回收利用企业较少、商业模式不成熟,目前存在简单焚烧和填埋废弃风机叶片的现象。同时,风电场、光伏场站多处于偏远地区,退役机组拆解后的部件尺寸大、运输距离远、作业资源匮乏、人工成本高等问题难度均被加大。
2023年我国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和《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但仍需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的履责范围和要求,培育风电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 徐铁城:未来将加快构建退役风光设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建立协同合作的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区域性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的建设和改造,打造重点节点示范项目。
推动体系建设 让“两新”后端加快循环
我们看到,当前“两新”背后遇到的“循环”难题,是新的发展需求产生的。为了解决这些堵点、卡点,一系列政策正在加快落地实施。
记者来到了这家全国最大的废钢生产基地时,刚好遇到了一个调研组。了解后才知道,他们正是去年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负责人。
欧冶链金马钢诚兴金属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季海俊:这个叫破碎料。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朱建春:破碎,你要打到这么细吗?
欧冶链金马钢诚兴金属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季海俊:对,打这么细。好的产品卖不上好的价钱,它没有全国性的这个行业标准。我们很希望中资环尽快给制定标准、普及标准。
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推出,摸清家底、整合资源、更高效的回收再利用,就成了重中之重,这也正是这次中资环调研的工作重点。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王伟东:国家成立这么一家央企,是想加速资源行业的整合。在规范引领、制定标准,作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的中央企业来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朱建春:从收集端到它的仓储、加工、再利用来畅通循环资源利用的链条,打造全国性、规模性的功能平台,来助力整个行业提质增效。
不仅仅是废钢产业,记者查找了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业务范围,发现整合了多家央企的废塑料、废旧电池、废有色金属等业务板块,并且,还着重提到了会向报废家电及电子产品,和退役风电光伏产品等拓展,都是直接针对着当前的发展痛点。
在废弃资源统筹起来之后,如何“吃干榨净”,是循环经济的最后一道难关。
记者找到了这份《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4》,整理发现,2023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量中废有色金属的占比只有3.85%,但是废有色金属的回收额却是整个回收额排名第二的,仅次于废钢,占比达到22.85%,近3000亿元,其中很多都是铼、钯等附加值极高的稀贵金属,很多是从最传统的铜冶炼的废渣中得来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节能所研究员 冯相昭:高附加值更是关注重点。很多铜厂冶炼之后的废渣里都有稀贵金属,想要提取出来肯定有难度,推动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不仅能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降低开采成本,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具有多重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记者 王琰 岳群 王世玉 杨子清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