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正在看电话手表
□策划杨维捷记者李蕊
核心提示
当前,儿童智能电话手表早就不再是过去只能打电话的“低端表”,而是装载了各种功能,俨然变身成为了“迷你版”手机。也正是因为儿童电话手表的这种“智能手机化”趋势,让不少家长对其社交和娱乐功能颇有微词,产生了担忧。
煲电话粥:既影响学习又浪费钱
“要不,咱就给妞买一个电话手表吧,当做‘六一’儿童节和她的生日礼物送给她,以后去哪了还方便联系她。”为了满足并迎合女儿的需求,刘先生用商量的口吻给妻子说道。“不行,不能买,买了你就控制不住了。”妻子用坚定的语气反驳。随后,妻子给刘先生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同事女儿身上的事情。
原来,妻子的同事张女士去年给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买了一个电话手表。其女儿很高兴,加了班上几个同学为好友。四年级的小女生之间已经会聊些“八卦”了。有一天,女儿关着门在屋里写作业,张女士忙完手中的活儿就推开门进去“察看”。正在写作业的女儿听到开门声慌忙去挂电话,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电话那头毫不知情的同学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言论”。张女士顺耳听了两句,才知道两人竟然是在聊老师们的穿衣打扮问题。怒不可遏的张女士当即就将刚买不久的电话手表给摔了,还把女儿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给孩子个电话手表不仅影响学习,还浪费钱。”市民李女士在这方面吃过亏。在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禁不住软磨硬泡,李女士给她购买了一个电话手表,并为手表安装了电话卡。该电话卡作为副卡与李女士的手机电话卡是绑定在一起的。刚购买电话手表,其女儿很是欢欣雀跃,见谁都想加好友。有一天,正处于新鲜期的女儿就拨通了其幼儿园“闺蜜”的视频电话,两个人一通视频通话就聊了俩小时。“一连3个月,我的话费都超支100多元。”李女士说,起初她没太在意,以为自己打的电话多了,后来发现不对劲,一查询,居然是副卡‘惹’的祸。“后来我一生气,就把女儿的电话手表没收了。”李女士说。
碰一碰:孩子交友更方便
“现在电话手表有个功能比手机还高级。”市民石先生在和女儿同学的家长聊天时说,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跟他说,想再买一个某某牌子的电话手表。当时石先生就纳闷了,明明才买的电话手表没多久,为什么要再买一个?细问之下,女儿说出了原委。原来,那个牌子的电话手表有一个“碰一碰”互加好友功能,但是只支持本品牌直接互相加好友,两个手表碰一碰就可以添加成功,极为方便智能。石先生的女儿因为不是这个品牌的电话手表,不能和班上同学互加好友,所以她想再买一个和同学们一样品牌的电话手表。
功能多样堪比手机
“妈,我同学有去上海玩的,还有去杭州玩的。”假期里,10岁的兮兮(化名)一边看着电话手表,一边跟妈妈说。“你怎么知道的?”妈妈问。“他们都发朋友圈了,还有的发了正在打卡的网红地方。”兮兮说。
发朋友圈、拍照、支付、游戏、运动计数......一个小小的电话手表,功能堪比手机,也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手机。有家长坦言,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加了很多好友,长时间聊天,而且不停地发朋友圈,随时发自己的定位,曝光自己的隐私。
“妈,我想把我的电话手表以旧换新,换一个更高级的,行不行?”原来,兮兮的同学有一款升级版的电话手表,拍照时摄像头可以立起来,还可以旋转,拍出来的画面质量很清晰,同时兮兮还向妈妈提要求,给自己电话手表里转些钱,这样想买东西了就可以扫码支付了。
面对兮兮提出的要求,妈妈果断拒绝。
“虽然给电话手表设置了使用时间和内容,但架不住孩子的要求,解绑之后孩子就会沉迷其中。”兮兮妈妈表示,为了电话手表,经常与孩子“斗智斗勇”。儿童智能电话手表日益“强大”的功能,往往让孩子沉迷其中,从而引发“拉锯战”,甚至是“家庭大战”。
小屏幕损伤视力
如果说,煲电话粥、加好友、发朋友圈只是让家长感到困惑,那么小屏幕对视力的损害则是让家长感到担忧。“我儿子又该换眼镜了。”市民杨女士说,起初,她看儿子只是偶尔打打电话聊聊天,没有太在意。直到无意中发现儿子平均每天玩电话手表接近两个小时,她才明白,儿子视力下降的原因。“那个屏幕太小了,我每次看那上面的字都感觉费劲。”王女士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盯着手表屏幕看,眼睛肯定受不了。王女士觉得再不加以限制后果可能更糟糕。专家:配合孩子功能适度
儿童智能电话手表背后的土壤,是我国未成年人几乎“无人不网”。《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2018年至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正在使用智能电话手表、智能台灯、词典笔、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设备的未成年网民均超过20%。有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儿童智能电话手表需求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前我国5周岁至12周岁的儿童约1.7亿人,儿童智能电话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相当于在3个孩子中就有1个使用儿童智能电话手表,在城市儿童的市场普及率甚至超过一半。
“不买吧,毕竟现在的社会是数字化时代,用起来确实方便。买吧,孩子不好控制,家长的内心是矛盾的。”朱女士说,每学期开学召开的家长会上,儿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都会要求“严禁携带电话手表入校”。
有专家认为,智能电话手表入侵孩子生活,应该从家、校、社会三方面共同管理入手。首先作为家长方面,孩子的鉴别力比较弱,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是需要家长把控的,家长控制是儿童智能电话手表使用的核心。其次从学校方面,很多老师都会禁止学生将电话手表带入学校,因为一是学生使用电话手表没必要,还影响学习;二是容易使学生有攀比心理,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最后从社会层面,生产商应当为家长提供“把关”支持,比如,严禁所有App自动续费和免密支付,支持多种时间管理功能(限制连续使用时长、每日使用时长、支持上课禁用等),确保家长对儿童智能电话手表的控制。
此外,专家认为,智能电话手表产生的初衷和痛点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其正在逐渐远离“初衷”,保障安全功能正在退居次位。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代青少年从出生就被数字化智能化包围,进入中小学后,就很难完全摆脱对智能电话手表的依赖。呼吁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出台相应的标准和法规,严格安全生产标准,切实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促使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对电话手表的依赖倾向,不能把电话手表简简单单地当作“儿童玩具”。儿童智能电话手表不是功能越多越好,只有配合孩子成长,提供适度功能,才能成为未来社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