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泽(右一)在山楂基地参观指导
□记者刘志松
3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延泽应邀到辉县市山楂种植基地参观指导,对辉县市山楂的药用价值充分肯定,并表示愿意为辉县市的山楂代言。
辉县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自身区位、资源优势,注重发挥人才作用(聘请返乡大学生、电商金牌讲师杜千里为山楂产业振兴第一书记),大力发展以山楂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基地种植+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三产融合发展。
“一产”卖红果,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仅沙窑乡有山楂树8万棵。他们积极利用融媒体平台,特别是抖音和快手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号、微博等宣传推广品牌,提升山楂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产”卖山楂制品,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他们引进豫园红汇有限公司,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现有山楂糕、山楂酒、山楂条、山楂球等产品;发挥农村电商“连接器”的作用,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还加强与供销、文广旅等单位的资源共用共享,统筹做好品牌推广,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让产品流通更高效。
“三产”卖风景,塑造乡村发展新优势。打造以山楂文化为主题、以爱情相守为文化符号的网红打卡地“山楂小镇”,水寨窑村至南窑村路途中间成海山楂林,让游客“停一停”;山楂树每棵有单独编号,树上绑二维码,介绍辉县市山楂历史、故事一应俱全,别具一格;立足本地“山楂小镇”,划为三个功能分区:山楂采摘园、林海观赏园等观赏采摘区;山楂文化广场、生态美食吧、山楂产品超市等文化创意区;停车场、民宿酒店、游客管理驿站等配套服务区。改变传统农业的单一经营模式,拓宽农业可持续发展新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2022年以来,沙窑乡水寨窑村的山楂供不应求,让百姓对自己的山楂树又看到了新希望,2023年水寨窑村因山楂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大大激发了村民管理山楂树的积极性。
杜千里告诉记者,辉县山楂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五大山楂产地之一,全国“道地山楂生产基地”。“辉县山楂”是河南省的地方名优产品,有机酸、钙、山楂黄酮类含量均高于同类产品,被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水果之一。2006年,辉县市被评为“道地山楂生产基地”。2007年,辉县市被河南省农业厅和河南日报社联合评选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2008年,辉县市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万亩绿色山楂生产基地认证。2010年,“辉县山楂”经农业部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准予正式登记,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2年,“辉县山楂”被评为名特优新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