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思政”工作整体 推动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

2024-12-10 15:31:17 来源: 光明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居于“六力”之首,充分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以增强“大思政课”引领力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科学把握“大思政课”与“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关系、“大思政课”与思政课的关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持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把握“统”与“分”

“大思政课”是拓展“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抓手

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方法。“大思政”工作格局和“大思政课”建设,都鲜明体现了这一立场观点方法,都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但两者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大思政”工作格局强调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内外部的资源、力量、要素,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大思政课”建设聚焦思政课提质增效,要求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将其纳入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进行整体布局、规划统筹,在队伍建设、制度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高质量“大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落实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联动校内外师资力量,打造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大师资”队伍。要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日常思政“主阵地”、网络思政“主战场”同向发力,将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形势政策课等体现课程元素的平台载体都纳入“大思政课”建设范畴,进一步完善覆盖全面、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建设“大思政课”,推动大学师资力量、育人资源向中小学充分辐射,实现各学段“大思政课”教学之间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

把握“变”与“不变”

“大思政课”不能偏离课程属性

相较于传统思政课,“大思政课”在教学的视野格局、资源场域、组织力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拓展,但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其课程属性、教学属性是始终不变的。必须充分认识到,开设“大思政课”,不是要创造一门新课,而是通过构建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要牢牢把握“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将“大思政课”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以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方案、权威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管理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同时,要遵循思政课建设的客观规律,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自觉遵循思想引领规律、学术研究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贯穿于课程改革创新全过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首课、灵魂大课。

把握“小”与“大”

“大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大思政课”是实现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形态和社会实践教学形态相统一的桥梁纽带,通过课程内容的多资源导入、教学场域的多维度拓展、育人主体的多领域融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度融合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化精神为动力、化信念为追求、化理念为行动。

要进一步开门办课,实现思政课课堂与社会大平台协同联动,让涌现在广袤大地、孕育于生动实践、蕴藏在社会生活中的宝贵资源转化为启智润心的高品质教学内容。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办好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用好用活“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深入革命圣地、改革前沿、科研一线、工矿企业、文化场馆等社会大课堂,打造纪念馆思政课、实验室思政课、生产线思政课、博物馆思政课等多种课程形态,帮助学生在浸润式情境中内化思政小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把握“供”与“需”

“大思政课”旨在加强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

思政课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主渠道,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代际特征和个体差异,从需求侧入手,通过“大思政课”建设有的放矢加强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理好“我们给予的”与“学生想要的”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要丰富教学内容体系,坚持“大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提升课程厚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提升课程广度,在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紧盯热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强化数智技术赋能,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型数字体验技术,联通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构筑数字化学习新场域,让蕴藏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素材以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呈现在师生眼前,为学生提供更多智慧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资源。

(作者:蔺 伟,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