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每天一节体育课”

2024-12-13 11:17:38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在政策引导下,“每天一节体育课”正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大趋势。如今落地效果如何?据调查,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体育课安排自习、“阴阳课表”等问题,如今已明显改善。

  一段时间以来,体育课的位置颇为尴尬。一边是“健康第一”已是共识,一边是体育课往往被视为“副科”,“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随着“小胖墩”“小眼镜”的增多,青少年体质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与此同时,从国家到地方出台多项政策纠偏,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尽管如此,当深圳发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时,舆论微妙的反应中,还是折射出一些观念层面的惯性。

  从将近一年的实践效果来看,深圳的探索是具有前瞻性的。此后,江苏、吉林、四川等地,都就“每天一节体育课”出台了相关文件。今年9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出,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此外,还有地区通过延长课间、设置大课间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

  对孩子来说,“动起来”很重要;对上好体育课而言,同样有意义。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在保证时长这个层面作出表态,不失为一种进步——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动起来”总比“纸上谈兵”强。从各地的试点来看,一些经验是值得肯定的:有的将走廊、天台等“金边银角”变为创意运动空间,缓解场地紧张;有的邀请退役运动员入校实训,探索实践教师共享机制,扩充师资力量;有的优化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纳入绩效奖励范围……无形之中,这些探索也在传递着价值导向。

  如何平衡教学任务?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对体育课本身的清晰认识。一方面,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既是法律层面的刚性要求,也指向一种价值考量。把好事办好,才能更好回应一些偏见乃至担忧,形成正向循环。正如一名校长所说:“不少人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成绩,但大部分孩子在增加运动后,考试成绩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更出色。”

  事实上,体育课不止于强身健体。尤其是作为集体生活的一项制度安排,学校开展的体育课自带氛围感,在促进团队融入、培养社交能力等方面,一般的锻炼难以代替。当然,正如体育不是靠突击就能短期出成绩的,体育课的价值被充分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一切贵在坚持。

  体育课“天天见”成效初显,期待各方共同做好“后半篇文章”。比如,除了“因校制宜”,也应考虑到个体差异;鼓励参加锻炼,也得强化安全防护;制定评价“指挥棒”、反馈体系时,同样要警惕“应试思维”,等等。总之,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值得去做的还有很多。(钟颐)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