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赶集”,本是经济学术语,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生活方式。将其融入基层党建,推动党员摆摊、群众赶集形成常态,不仅能把党建惠民概念具体化,也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供需矛盾,在促进党员服务与群众需求之间实现精准对接、有效贯通的同时,也让群众对幸福生活充满新期待。
紧扣需求,服务更精准。党员摆摊是主动服务、利民便民的有效载体,可以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服务。按需设置、精准对接,是党员街集的最大特色。广泛收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群众常聚地“出摊设点”,可以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惠民暖流送到群众心坎上。尤其是把那些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党员精准布局在便民利民服务一线,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和实效性。
凝聚合力,服务更专业。党员摆摊,可以把相对分散的人员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便民服务新合力。结合党员专业技能和个人特长设立党员集市,不仅把党员力量凝聚起来,也能帮助行业党员、社区党员、党员志愿者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摊位”,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服务。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主动下沉一线送出专业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人群身边。
完善机制,服务成常态。党员“摆摊”,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惠民服务的有效载体、便民服务的制度创新。坚持一月一期、常态服务、效果评估,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特别是将固定街集与流动市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既能持续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也让党建引领惠民服务形成了一种新品牌。
党员摆摊,是一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式创新,也是完善党建惠民机制的有益探索。党员”摆摊“、群众”赶集“形成常态,让党员在惠民服务的大“市场“中找到服务定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向往。(陈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