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李珀遇到的维权难题,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共同遭遇。这个群体就是超龄劳动者。所谓超龄,即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为60周岁,女工人和女干部则分别为50岁和55岁。他们中的相当多数栖身于服务行业,比如餐饮、保安、清洁,所从事的工作常常与体力劳动密切相关,意味着可能承受更高的劳动风险。他们一旦病了、伤了,用人单位不闻不问,老老小小的生活便会雪上加霜。依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2021年,我国19%的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工作。随着超龄劳动者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劳动权益亟待得到更系统更有力的保障。
然而,囿于现行法律制度,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只能被认定为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这往往令工伤认定陷入僵局。那么,除了在顶层设计中把超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畴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解决路径?今年7月,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制发《雇主责任险相关业务操作建议》,为超龄劳动者“劳”有所依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雇主责任险作为一种“替代品”,可以弥补工伤保险尚未覆盖的“缺口”。
上海经验的一大启示是司法机关的介入和指导。正是由于上海金融法院向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精准的“诊疗”意见,比如厘清与工伤保险的赔付界限、优化保险产品设计定价,适配超龄劳动者的雇主责任险才真正“瓜熟蒂落”。进一步来看,这类成功实践恰恰证明,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劳动权益保护势在必行。(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