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关键要有互动创意

2024-06-21 16:00:40 来源: 北京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博物馆+剧本杀”,会碰撞出什么火花?近来,洛阳古墓博物馆大火了一把。据悉,其组织策划的实景互动解谜游戏《忘川遗书》,依托古墓元素和历史背景设定多条故事线,让观众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观览,圈粉无数。无独有偶,此前国家典籍博物馆打造的“故纸修复师·碎丹青”,引导游客以修复工作者的视角切入,通过解谜方式品读古籍修复故事,让人直呼“玩不够,根本玩不够”。

  曾几何时,博物馆的人设多为“高冷范”。它们或浓缩厚重的历史,或荟萃行业的精华,莫不是知识富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之所以人流不旺,固然有文化门槛的因素,但更多则在于不会互动,自缚手脚。展品摆放整整齐齐,典藏丰富多样,但观众要么只能走马观花,要么硬着头皮读说明,逛一圈下来,枯燥又疲惫。久而久之,除非文博爱好者,其余人等便不自觉地“且行且离”、渐行渐远了。如此一来,于大众文化休闲方式而言,是一次遗憾的减法,对文博资源来说,也是极大的闲置和浪费。

  如今,博物馆纷纷祭出“新玩法”,无疑是有益尝试。纵观那些人气场馆,大开脑洞的创意、科技感十足的呈现、沉浸交互式的推演,其核心突破也正在于“互动”。不再停留于“我展你看”的单向输出,而致力打造“你来我往”的双向对话。可能是一封信件,可能是一个谜面,借由一个个游戏道具、一段段新奇剧情、一次次逻辑推理,就能让人们一步步走进历史深处,走到文物身边,融入多元场景。此刻,典籍不再是几本厚厚的册子,文物不再是静默不语的摆件,“穿越时空的连接”,直观而生动地赋予人们逛馆新体验,也让博物馆焕发勃勃生机。

  博物馆诞生,源于维护人类共同记忆之需。作为文化载体,它充当着历史的发言人,其实也是时代的讲述者。将珍贵记忆传承下去,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必须更好进入人的心灵。或借助于时兴休闲场景,比如创作“剧本杀”、编辑网络短视频、开启电视直播等形态,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或引入最新科技支持,比如数字化文物保护、3D数字文物呈现、人工智能讲解等,目的就是构建历史与现实的联结,让二者碰撞出情感的火花。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每一座博物馆都将营造它的文明诗意。

  今天,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6000多家。让民众获得知识的增长、心灵的滋养,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也值得更丰富的打开方式。(田闻之)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