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须问需于民

2024-04-10 17:33:38 来源: 经济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近日有报道称,某村以美化环境为由,要求村民将家门口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树一律清除,这样的乡村建设方式显然缺少了精度和温度。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到一个村落,就要在大破大立的“泼墨”之下作好小而美的“工笔画”,充分考虑客观条件与农民主观需求,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务实。

  我国村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资源禀赋、经济状况、历史传统、群众需求千差万别,“照猫画虎”不可取。乡村建设涉及村集体土地、资金等与村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要素,乡村怎么建、资金怎么用、村民怎样才能满意,都对政策的精细化提出要求。而满足这一要求也有现实基础。一个村庄的乡里乡亲相互熟识,村干部对各家情况比较熟悉,沟通障碍小,更容易了解大家的需求和对乡村发展的期待。

  乡村建设是为村民而建,就要让村民说上话、能做主。建什么、怎么建、建成后如何管护,都应听听村民的声音。问需于民,就要充分尊重村民的表达权、参与权,发挥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让乡村建设建到村民心坎上。同时也要注重科学性与专业性,综合考量地方物质基础、村民意愿、历史文化、经济承受能力等多重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探索。

  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乡村的古树、古建筑既有地域特色又蕴含丰富人文价值,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在建设过程中要慎重对待,把引入现代化元素与挖掘村落原生风貌结合起来,对乡村文化及其载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避免大拆大建、重复建设、资源利用不合理或机械照搬公式套路。(张 晓)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