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培智学校,为全县6—15岁适龄智力障碍及多重障碍的少年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在新乡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规划,新乡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组建,目前学校有32名教职员工,138名学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侯玉洁,2017年9月被任命到新乡县特殊教育学校当校长,说是学校,就一个“光杆司令”和一名老师,没有一个学生。也是在那一刻她才第一次查询什么是“特殊教育”。
要老师,招学生是首要任务。连自己都一脸蒙,摸不着方向,要老师,谁愿意来?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残疾,家长观念根深蒂固,有的怕和一群特殊孩子在一起更糟糕,有的认为上了也没意义,有的自卑怕别人嘲笑……
在新乡县教育体育局的协调下,在一趟趟入户讲政策沟通下,2017年10月30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8名教师,11名学生的新乡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学了。
11名学生的学校,前途在哪?工作的价值在哪儿?老师们的沉默给了答案。
开弓没有回头箭,从第一个学生踏进校门那一刻开始,责任已背负在肩。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先从老师抓起,正衣冠,抖精神,树形象,先把自己的精神气提上来。开家长会,促沟通,立信心,塑思想,先把自卑思想扭转过来。抓安全,排隐患、抓细节、定制度,保证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进校门,老师要检查卫生,不光检查孩子也检查陪读家长,衣服脏了,换!小手小脸脏了,洗!孩子们要讲礼貌懂礼仪,向老师、同学问好。每学期初老师们写工作计划,不切学生需要,重新写;搞教研,不切学生实际,立即改;定规矩,不能歧视学生和家长;吃过饭生活老师一定桌抹干净,地拖干净,保证窗明几净……学校要求,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既然来到学校就得严要求、守规矩。
校容校貌精心规划,如今校园内教学楼婷婷矗立,假山错落,流水叮咚,木廊清幽,凝神惬意。小花园、植物角聚自然之灵秀,多彩塑胶地面相连,浑然一体。目之所及,一尘不染,精致小巧,赏心悦目。
在一个团结奋进、凝心聚力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努力,目前在校学生80名,分4个教学班井然有序就读,送教上门学生58名,在8个送教小组的爱心中感受温暖、汲取知识的力量。
惟进取也,故日新。谋创新就是谋孩子们的未来。
课程,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不适合的,集教研之优势,聚集体之智慧,改革、创新、实践。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取“加强个性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之势,谋“扎扎实实促进残疾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之实。全体教师参与,10名精干教师为主力,2名校外志愿者老师为指导,一个探路者的创新团队应势而生。 3年,瑜伽艺术、动感鼓乐、经典诵读、快乐律动、创意美工五门潜能开发艺术教育课程进课堂,5本校本教材编撰成功。
非洲鼓是动感鼓乐中的一门课程,开设初,学校外聘老师教学生,由于外聘老师不了解学生情况,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王蕊老师开始网上自学,把晦涩难懂的乐理知识,变成“小动物在开音乐会”的情景形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给学生,通过两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孩子们由刚开始上下拍都难以完成,到在六一汇演、元旦汇演的舞台上整首曲子的展示,家长们的掌声和泪水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最大的肯定。2022年在新乡市第四届学生器乐节上孩子们表演的《中国范》获得特等奖。
潜能开发艺术教育课程的创新带动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创新。
情景模拟超市是学校的特色课程,起初超市里放的是模拟物品,根本激发不了孩子们的兴趣。教研会上老师们的头脑风暴再一次被激发。仅仅一周时间,小蜗牛币制作成功,模拟人民币面额的购买币落实到位,食品、玩具、生活用品上架。钱从哪里来?自己挣!孩子们只要上课听讲认真、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帮助同学、讲礼貌……课上课下都有机会挣到蜗牛币。蜗牛币可是花了心思的,由于孩子们的特殊情况,选择耐撕材质,币面设计精美,孩子们喜欢。买东西时老师为他们换成购买币,竭力还原超市购物真实场景。现在情景超市也不再拘泥于固定课堂,课间生活老师挎着篮子,放上食品、玩具,流动的“小蜗牛超市”穿梭在课间的每个教室,“诱惑”孩子们购买。
学校每月开展生活技能大赛,叠被子衣物、整理床铺、穿衣服、整理书包等,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现自我。“快乐小厨房” “阳光小农场”“小小植物园”里让孩子们增加自信,为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不落下一个孩子,不抛弃一个孩子。
老师的工作除了给在校学生上课,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为不能到学校上课的重度残疾孩子上门送教。
6月4号下午,笔者和侯校长丶张建春老师去合河乡送教。先到2个无接受能力的重度残疾孩子家了解孩子近况,和学生互动。这样情况的孩子,主要是送温暖、送康复,包括轮椅、食品、玩具、衣物等。这些孩子一般家境窘迫,只要有物品都是先紧着这类孩子送。
又到2个有接受能力的孩子家送知识,每个孩子一个半小时的课,根据孩子接受能力,讲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送完知识给家长讲政策做思想工作,这时你会深切体会什么叫“苦口婆心”!4个孩子4个村,乡间小路上穿行,这时你会深深理解什么叫“轻车熟路”!一下午5个多小时的送教,她们俩的嗓子已变声,来回一百多里路程,侯校长既当老师又当司机,返程的路上,疲惫怎么也掩饰不住了。
笔者让老师们算算,5年多的时间,他们跑了多少路。老师们说,算不清,有的孩子做通家长工作就送到学校了,有的孩子家长不想让送教,学校就协调把孩子转到普校,各种各样的情况,送教学生人数不断变动。
目前58名重度残疾学生,遍布7个乡镇、55个村庄,20名教师,工作日几乎每天至少有一组老师奔波在送教路上。学校没有送教车辆,前两年侯校长的电动汽车成了送教专车,后来老师们开自己的车,每两周一个不落全部送一轮。
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给多彩的青春留些颜色,为折翼孩子的世界涂上色彩。
学生都是智力障碍儿童,有的是早产、缺氧导致的脑瘫,有的孩子多动,有的孩子自闭……面对这样一群特殊孩子,老师们的热情、阳光、友爱、尽责,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了希望。
牛肖肖是晓雨的老师,她告诉笔者,刚开始来学校时孩子总是上课低头不说话,看不到爷爷就“我要上厕所”,为了给孩子安全感,解决孩子对爷爷的过度依赖,当他说上厕所时就点名让他跟读字词句子,鼓励他参与游戏并奖励小蜗牛币。慢慢地,晓雨上课说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少。爷爷欣慰地说,从一句话说不完整,到现在能背40多首古诗词,老师们对孩子太负责了。现在孩子到家最积极的事就是做作业,疫情期间,孩子的网课一节不落,作业认真完成,并且督促其他同学交作业,是老师的小助手。
当“一元”这两个字从喜欢打人、多动、斜眼看人、瞪人、不说话的嫣嫣嘴里说出的时候,菠萝班王欢欢老师激动地流泪了,这是孩子入学一个多月后,在老师数不清的鼓励、提问后第一次开口说话,并且是那么响亮。
成成入学时异常活跃和喜欢表现自己引起了新璐老师的注意。和奶奶交谈中得知,孩子生下来就没了妈妈,孩子的异常是不安全和孤独感的表现。从此,新璐又多了一重身份:“老师妈妈”,在新璐妈妈的拥抱、抚摸、关心下,孩子享受着母爱般的温暖。
孩子们做操不齐,邹兴盛老师就一遍遍改动作,一直到适合为止;专注力差,老师们就探索用做游戏的方法吸引他们;教研会上,出谋划策大胆创新;兜里时刻装着卫生纸给孩子们擦口水、擦鼻涕……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浸透了老师们的爱心和汗水。
只要把门打开一条缝,光就会涌进来,孩子们就会灿烂。只要用心涂写,孩子的世界就会拥有色彩,就会五彩缤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孩子成长,家长认可。
婷婷妈妈和笔者还没开始交流,眼眶就湿了。她说,孩子患有唐氏综合症,智能落后、面容特殊,别说外人,爷爷奶奶都嫌弃,之前也到其他学校上过学,孩子抗拒,后来听说这个学校好,费多大劲都得来试试。她说,老师们包括生活老师,从没有因为是外地学生区别对待,孩子流鼻涕流口水从来不嫌弃孩子脏,孩子多动,从不嫌弃孩子不听话。现在每次到家,问的最多的是啥时候回学校?早早就梳洗好,书包整理好,当紧想上学。孩子有能力住校后,就找了份工作,她说来这个学校是最正确的选择,今年六一儿童节孩子参加了7个表演节目,不仅孩子自信了,自己也自信了。
园园是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孩子从原阳县转到这儿的,孩子是个自闭症患者,刚来的时候,这个纯洁的小天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不和老师同学交流,情绪很不稳定,暴躁起来会摔东西。现在园园是“小蜗牛乐队”的主力队员,多次参加县、市级的比赛。
晓雨爷爷对老师们的感激、感恩,凝聚在诗中,吐露了家长们的心声:
筑梦特教贡献多,
校园涌现众楷模。
大爱雨露润新苗,
装点园景花千朵。
特教园丁齐奋起,
教书育人不停泊。
平凡工作终生志,
功德留给后人说。
老师们爱心中流露的真情,茁壮了幼苗,感动了家长。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勇毅笃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稚嫩的新乡县特殊教育学校,不甘平庸,顽强前行。老师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公平,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帮孩子们建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的人生态度。他们说,工作中没有奖状,把家长的感谢当成奖状,没有奖牌,家长脸上的笑容就是奖牌。他们用宽容博爱、团结奉献、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一步步探索确定“用爱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下绽放”的办学理念,凝练“踏实每一步,进步每一天”的校训, 树立“努力促进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办学目标。
星光不问赶路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多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三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河南省“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优秀典型案例、河南省文明宿舍、新乡市文明校园、新乡市语言文字示范校、新乡市绿色校园、新乡市花园式校园等荣誉,2018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新乡县教体系统先进单位。
前路漫漫亦灿灿,一群特教人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寻找热爱,追求卓越,用爱编织孩子们的诗和远方。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我们坚信,残疾儿童一定会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关爱下实现梦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编后记:进入新乡县特教学校大门之前,我想,这样一群特殊孩子的学校,或许会死气沉沉,或许会“群魔乱舞”,或许会又脏又乱,实际情况完全颠覆我的认知。校园精致,无死角的干净。孩子们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孩子们穿的校服干净、整洁,热情地跟我问好,排队整齐有序,课堂秩序良好,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纯真、善良、灿烂的笑容,孩子们的笑容撞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我深受感动,我为自己的偏见、狭隘深深忏悔。
作者:新乡县教育体育局 李琳
责任编辑:申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