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驿站,“红”是底色,“为民”是模样。把城市“红色驿站”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通过传播文明理念、开展志愿服务、共建文明社区,让群众感受到城市的便民之姿和惠民之美。既能有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能提供优质便民服务,从而为社区党建、文明创建、基层善治搭建了新载体、开辟了新途径。
红色驿站,发光散暖。开办“初心课堂”、公益课堂、文化课堂,可以宣传党的理论、搭建便民平台、开展惠民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直接感受社区党建、文明创建、基层善治的惠民成果。随着服务群众的覆盖面和辐射面的逐步扩大,红色驿站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温暖屋”、一线劳动者的“补给站”、困难人群的“避风港”。
服务民生,“枝叶”关情。红色驿站,始终聚焦给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发力用功。在这里,老年人可以学书法,修身养性;年轻人可以上瑜伽课,塑造形体;孩子们可以丰富课外生活。根据市民需求,提供“点单式”服务,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持续彰显红色驿站的惠民功能。特别是主动将服务范围由8小时之内向8小时之外延伸,以实现惠民服务“24小时不打烊”,给群众提供着更加方便、快捷、暖心的服务。
“小驿站”释放“大能量”。用文明之水,滋养惠民沃土,浇灌品质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是成立红色驿站的初衷。通过红色驿站,把绿色文明的理念传递下去,把共建共享的力量凝聚起来。随着新就业群体和新市民的纷纷加入,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社区居民守望相助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并在引领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共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大厦富裕其上,文化浸润其间。现代城市象征着文明的进步,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全民健身、安全用电、文明家风、非遗传承……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红色驿站,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发挥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功能,以点带面,让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充盈整个城市。(杜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