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降本增效
在内乡综合体的会议室里,牧原集团公共事务负责人秦龙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降本增效的各种途径。从“饲料+添加剂”“种猪”“疫苗+兽药”“养猪”等4个环节入手,每头猪在未来还有600元的降本空间,智能化猪舍只是降本增效长远布局的环节之一。
降本增效是牧原集团一直在探索的事情。在饲料端,低蛋白日粮于2000年就在生长猪群里推广;在种猪环节,牧原育种体系于2006年即搭建完成;2018年起,开始对养猪环节的智能化猪舍进行初步探索;在疫苗和兽药方面,牧原有自己投资的疫苗厂和合资的兽药厂。“要前端管理猪的健康,不能等猪发病了再想怎么去治。如果不生病,兽药的成本就降下来了。”秦龙告诉记者。
智能化猪舍的建造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何实现降本呢?针对这一问题,秦龙说,大规模资金投入的产业扩张期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让更新完的设备发挥最大的价值。
“精准定量”是智能化猪舍降本的关键词。比如,系统自动收集猪群采食量、饮水量等信息,精准饲喂可以大幅减少饲料量和用水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量节省处理污水的费用,因为后端处理水的费用远远高于水的成本。再者,通风量的准确把控可以减小风机功率,从而节省电费。
在智能化设备应用后,对饲养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我们的承包制目前只在哺乳段实行,正是因为员工能力的差异在这个环节有所凸显。”秦龙说,承包制于2022年5月开始推行,只有绩效在前三分之一的员工才可以竞选承包人。
李鑫成为承包人之后,还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但负责的猪只单元数由2增加到20。观察猪群、梳理猪群流转、对异常情况制定措施、监督饲养员工作,是李鑫每天的工作内容。内乡二场繁殖场长马琪在牧原工作6年了,他说:“现在工作更高效,饲养员的工资也比之前高。”
当问到对未来降本计划的实施有没有信心时,秦龙表示:“我们集团内部对降本空间有详细的计划,这指引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内部对未来减少成本是非常有信心的。”
建造智能化猪舍
智能化设备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内乡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经理张龙飞介绍,“在温湿度传感器研发过程中,我们曾经把国外最先进的买回来,但是发现不适用,于是自己的研发团队进行研发,以适用于猪舍内温湿度的监控。”
“4层过滤后,可以从源头保障猪舍的空气质量。”张龙飞向记者介绍新风过滤系统。过滤系统第四层的黑色隔板可以隔离大约0.3微米的粒子,实现对病毒的隔绝。
“猪很聪明”这4个字,不只一位牧原集团负责人反复强调。通过玻璃墙对猪舍进行观察,猪通过用鼻子触碰自动下料器的感应器之后,进行进食。智能巡检机器人一天要在猪舍中走动八九趟,监测猪舍空气质量、猪的体重、猪群体表外伤等13项指标。
过去,饲养员可能不能及时发现异常状况,但现在,巡检机器的指示灯会及时亮起。“当猪有异常状况时,就算是下班的时间,也会过来及时处理。”承包人李鑫表示。当猪的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时,整体的存活率就会上升。
张龙飞告诉记者:“猪健康了,用药才会少,管理难度才会降低,饲料转化率才会高。”“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是牧原坚持的理念。
深挖行业潜力
生猪养殖与屠宰始终是牧原集团的主营业务,占其营业额的95%以上。2022年,牧原集团完成生猪出栏6120万头,2023年预计出栏7000万头。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养殖模式经历3次升级,从传统的手工劳作到机械化生产,再到现在基本实现的全面自动化,目前,牧原正向着智能化养殖探索和迈进。
“目前,我们卖出每头猪都盈利。”牧原食品投关主管王翰斌说。牧原集团专注自身,从各个环节入手降本增效,最大化增大利润空间。
“这个是我们在南阳东区要建的3座办公楼,是3个飞碟的形状,之所以选择飞碟,是因为飞碟代表的探索精神,正与牧原对养猪行业的探索相契合。”秦龙说。(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宋玉涵)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