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考察调研期间,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河南中医药发展带来千载难遇的良机。
如何让河南实现从“中医大省”到“中医强省”的跨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小芳长期关注这一领域,并带来了关于“推进河南中医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河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如何把河南中医药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布局未来业态,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河南的中医药资源优势,抢占国内中医药文旅发展高地,对于河南打造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中医药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李小芳看来,河南中医药文旅产业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产业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缺乏旅游品牌和超级IP等三大问题。为此,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中医药文旅产业的战略地位。首先,明确发展目标。把中医药文旅产业作为河南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突出优势,规划建设国家级的中医药文旅产业链。其次,落实运营主体。建议由省级文旅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牵头制定全省中医药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创建省级建设运营平台,以高效有力的领导保障中医药文旅产业的稳步发展。最后,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分层次谋划全省中医药文旅体系。形成省级平台统筹全局,重点项目引领示范的发展格局。根据各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医药文旅中心和区域中医药文旅中心。
二是瞄准产业前沿,打造河南中医药文旅超级IP。当前我省已经拥有“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四个全球著名文化IP。建议以“医圣故乡、中医之魂”为核心理念打造河南中医药文化IP,这体现了河南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与“老家河南”等传统文旅IP形成了呼应,表现出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三是培育产业龙头,建设一站式中医药文旅平台。中医药文旅项目最核心的是中医药文化资源、中医药医疗资源同旅游资源的融合。建议在合理选址的前提下,以中医药文化博览园或中医小镇的形式进行建设。可以借鉴广州国医小镇模式,以“仲景文化”为特色,规划建设高标准的中医药文旅产业发展平台,真正实现以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吸引游客,以高品质的旅游服务留住游客。
四是夯实产业基础,完善中医药文旅人才培养体系。首先,构建完善的高水平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根据中医药文旅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一批贴近产业发展的专业,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旅游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打造跨领域的人才交流通道。鼓励引导中医药领域和旅游领域的干部及专业人才跨领域交流任职,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三是加强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完整的教育链和人才链,尤其是要注重适合现代社会传播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自媒体短视频创作的相关培养。
五是引领产业潮流,举办高层次中医药文化旅游论坛。建议在整合省内相关资源的基础上,筹办以河南为永久会址的“国际仲景文化健康旅游高端论坛”,以中医药文化旅游为核心议题,以仲景文化为鲜明特色,涵盖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康养产业、中医药品牌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医药教育改革等多方面内容,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医药盛会。
六是对标世界一流,建设高标准中原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是文化旅游中的拳头产品,然而国内至今没有一座国家级标准的中医药博物馆。这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不足,也是河南发展的机遇。河南有资格、有条件、有基础建设高标准的中医药博物馆,不仅可以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引领国内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也有望形成全球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中心,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地标。
如何促进河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是中药材大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底蕴深厚,充分利用好河南的中药材资源,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题中之义,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产业转型发展、支持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
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关注支持,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作出部署安排,加快推进中药材强省建设。
李小芳认为,当前,河南中药材产业存在豫产药材蕴藏丰富但品牌聚合效应不突出、中药材产能较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豫药产业潜力巨大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等三大问题。为此,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明确特色豫产道地中药材名录。建议根据本草文献、地方志、民间草药志、相关专著等,结合我省中药材资源实际情况,由政府主导、行业牵头,组织专家编写《豫药道地药材目录》,为促进豫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并组织专家编写《怀药道地优质中药材发展指南》《太行山道地优质中药材发展指南》《伏牛山道地优质中药材发展指南》《大别山道地优质中药材发展指南》《黄淮海平原传统道地优质中药材发展指南》。
二是积极实施豫药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建议由政府主导、行业牵头,组织专家开展中药非药用部位资源药用化研究,完成20~30种特色豫药非药用部位的药用资源化,实现中药的循环利用,树立豫药品牌。将功效明确、质量可控的豫产道地中药的非药用部位,在主管部门支持下,批准为河南中药材地方标准,成为我省的特色中药,拉长中药产业链,实现中药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升我省中药农业的竞争力,助力我省十大战略的实施和标准河南的建设,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开展豫药全产业链及深加工研究应用。建议由政府主导、行业牵头,组织专家聚焦我省特色道地中药品种、优势中成药品种,结合中药现代应用、中成药的发展现状及需要,开展20~30种特色豫产中药新用研究、10~20种豫产中成药新用及新适应证研究,创建豫产中药、中成药新用功效标识性评价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积极与企业对接,建立相关标准。实现特色豫产中药、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提升豫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我省中药工业的竞争力,助推我省豫药产业升级换代、换道领跑。在发展豫药深加工产业方面,聚焦特色豫药如四大怀药、八大宛药等品种,结合企业优势,完成10~15个豫药深加工产品,打造豫产中药全产业链开发,树立豫药品牌,助推我省经济转型。
四是大力支持中药材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建议教育、科技、农业、林业等政府机构大力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强化中药学科建设,加强中药特色人才培养,给予具体政策支持,加大资源投入,支持高校扩大高校高端领军人才队伍,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委培,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化人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