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一群乡村教师的新作为

2022-05-10 15:48:43 来源: 光明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2022年,安徽阜阳某乡村小学教师丁玉玲的“乡村教师日记”视频账号收获了百万粉丝。一位普通乡村教师的“日记”缘何吸引上百万人观看?

  没有精致的剪辑与设计,没有特定的脚本,一群小学生争论哪个奥特曼更帅气,暑期面对老师突然家访手足无措,甚至在办公室里和老师“斗智斗勇”……观众不仅在弹幕里津津有味地解读“剧情”,更是对常出镜的学生像朋友般打趣,上百万人集体怀念被老师“教训”的日子。

  近年来,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了大量乡村教师博主,在他们的镜头里,有天真淳朴的学生,也有乡村教师们“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和日常生活,更有让人惊呼“太戏剧性了”的师生互动。这个独特的群体正展现着日常的真实乡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

  4月14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从职称评定、物质保障等方面,对强化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部署。在此背景下,当乡村教师成为“网红博主”,面对观众、流量和网上的质疑,他们能否给乡村教育带来新变化?

  “开拓了家校沟通的新途径”

  吉林通化的90后姑娘“池巷”(博主名)成为老师后,偶然发现通过短视频倾诉自我的方式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纽带:“我之前录一期视频问孩子们的梦想,有家长转发到朋友圈说,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当乡村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赞赏和平台上陌生人的鼓励,他们也从最初的害羞到学会主动探索自己的潜力,镜头逐渐成为鼓励孩子们勇敢展示自我的“奖励”。

  池巷原本担心会侵犯隐私,主动打码或刻意避免孩子出镜。跟家长和孩子沟通之后,后者甚至主动要求适度露脸。“镜头不仅拉近了家长、孩子和老师三者的心,还开拓了家校沟通的新途径。”随着中小学生粉丝的增加,池巷经常收到来自孩子们关于学习、家庭和交友上的苦恼倾诉。“我会抽空回复私信,希望这些孩子们缩短与老师的距离,鼓励他们相信老师,和老师做朋友,有问题及时解决。”

  《班委竞选》视频让90后博主“很努力的班主任”朱文洁“出圈”了,她所期盼的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孩子“内心的力量”引起网友共鸣。拍视频不仅家长支持,朱文洁还获得了学校校长的认可。而后,越来越多师范专业的学生和新上岗的老师,主动跟她交流教育教学方法,这让她在复盘自己的教学时有了更多探索的空间。“希望我的视频能给大家提供正向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说课堂上如何跟孩子互动,如何管理班级,或者语文课如何设计等。”朱文洁说。

  打破乡村教育的刻板印象

  在互联网上,关注从来都与质疑和批评相伴。“背后是否有专业包装和商业目的?”“这背后肯定有剧本吧”……对场景和内容是“作秀”的指责在各个乡村教师博主的评论区并不少见。

  “真实”,是采访中乡村教师博主们一直强调的事实,让所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配合“表演”是无法做到的事情。朱文洁提到:“说起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很多人会想到‘老教师’‘性格不好’‘孤独’‘敏感’‘学习差’等这样的关键词,这是一种刻板印象。”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文军指出,这些源于刻板印象的质疑既来自乡村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又源于媒介自身的天生缺陷:“镜头有很强的选择性,本身就是多样化的呈现,但大众往往缺乏甄别意识,也没有精力去辨别,很容易以此做一个普遍化的概括。再加上剪辑之后内容短,拍摄者没办法做到全面呈现,所以刻板印象肯定会存在。但不能仅凭此就对当地的教育状况,甚至是中国的乡村教育做出一个宏观的判断。”

  “他们先用日常来呼吁,镜头里孩子们的笑声会改变大众对乡村教育和生活的认知,撕掉‘乡村教育落后’的标签,这个行动是有价值的。”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佳对之较为乐观,“他们之所以有勇气分享且能收获粉丝的认可,更多还是出于对乡村教师身份的认同,否则不会呈现出这样轻松幽默的情绪基调。”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义务教育层面,城乡差异正在逐渐缩小。教师工资待遇提升、职称评定政策倾斜、校舍修建和电子化设施配备、定向乡村教师培养和招考……在采访中,这些都是老师们近年来的直观感受,也是《强师计划》中未来落实全方位保障的重点。

  乡村教师博主们逐渐开始正视镜头对改善乡村刻板印象的作用,通过技术打破相对保守的知识视阈和城乡的视野差异。“我们的国家面积广博、发展快,如今,乡村小学的生活也可以像城市里一样丰富多彩。希望以后能不分什么乡村教师、城市教师,更希望没有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朱文洁如此说道。

  “将关注转化为有力的帮扶行动”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搜索“乡村教师”,呈现出的常常是鱼龙混杂的局面,一时让人真假难辨。有关注就有流量,如何用好流量是无法避开的话题。

  采访中,朱文洁坦言:“没想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但一个关注,一个点赞,一句评论,对这个学生群体,对这些参与其中的老师都是一种支持,这些点点滴滴的支持汇聚到一起,有可能就会带来质变,给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带来实际的好处。”随着粉丝的增长,这也让她“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一点点影响力’,希望我的视频能够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对此,专家们均提醒,应发挥平台、学校、政府等多主体在监督和治理这类视频中的作用。“任何治理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外部的组织化走向内部的自主性的过程。一方面平台会有优胜劣汰,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博主不会超越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期待和认知。另一方面,博主们也有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不能说一开始就要求年轻人有那么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他们会慢慢向专业发展,通过视频实现从个人到教师群体形象的正确树立。”刘佳说。

  另外,因长期参与互联网公益协作和教育反贫困类国家项目,刘佳认为,短视频平台也是发展专业技能的良好契机。她鼓励更多的年轻教师博主将技术能力、媒介素养和专业发展相结合,例如有意识地依托短视频分享系统性的教学资源包,从而拓展乡村教师整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乡村教师博主正展现出传统乡村的自信与韧劲。‘破冰者’的行动不一定是高深的,它是本能,后面会有一批批的人受到影响而跟上。但单靠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难以长久,长期以来媒体对‘燃烧自我的蜡烛’这一教师形象的理想化塑造也应随新时代变迁。在政策组合拳之下,教师行业正在受热捧,愿意成为乡村教师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刘佳说。

  文军则鼓励政府部门将乡村教师博主的账号纳入到当地媒体矩阵中,让这些博主的视野和乡土资源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角度。“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文军强调,如何给予乡村教师认同感和幸福感,从精神和社会地位上给予充分尊重才是改变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问题的根本所在。而重塑大众对乡村的认知,让“回农村”成为一种前卫的浪潮和自愿的风气更不仅限于教师这一行业。

  此次发布的《强师计划》,构建起全口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也满怀希冀地说:“希望更多真正乐教爱教的有志青年能够读师范、当老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教书育人,承担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时代使命。师范院校要永远做乡村任教毕业生的坚强后盾,持续关注、跟踪毕业生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那些到艰苦贫困地区任教的毕业生,培养造就支撑欠发达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先生’。”

  (本报记者 杨飒 本报通讯员 王佳音)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