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文奇
“读书之美,实难尽言。每一次捧书阅读,都觉得余香满腹,妙不可言。春日,百花烂漫,正好读书;夏日,荷花摇荡,亦是读书佳日。秋天,天高气爽,正宜俯案清读。冬天,白雪皑皑,拥炉读书自有其趣。一杯清茶,一卷诗书,布衣亦可通神。”谈起读书,王自亮认为,读书如同交友,不在多,贵在有几个知心。
王自亮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自小生活在洋溢着书香的氛围。家里订了很多报刊。每隔一两天,乡邮递员伴着清脆的车铃声走进小院,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接过那散着油墨香味的报刊,他就迫不及待地翻阅。他父亲喜欢文学,年轻时也常写稿,跑十多里投到乡广播站。每次出差,给他带回来的不是衣服、玩具,而是《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现在这些刊物他还珍藏着,那泛黄的纸张烙满了他童年的记忆。
在这种氛围浸染中,王自亮从小就喜欢读书。童年时光里最温馨的就是读书,在书里面,他为勇敢而重情的公鸡“白大王”悄悄流泪;他沉醉于伏虎罗汉、降龙罗汉斗法的精彩故事;他看到了其它地方孩子精彩的生活、烂漫的童心。这些书刊,给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在偏僻的乡村世界,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种美好。
语文课上,他最喜欢的是朗读课文,《长城》《梅雨潭》,他的嗓子常常读得沙哑。他能嗅到这些文字的香气,看到这些文字的颜色,特别是《梅雨潭》,他真的感到了那翡翠一样的绿,那丝丝飞扬的冰凉的水丝,整个人就沉醉在文字形成的优美意境中。
参加工作后,他业余时间熟读了《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以及唐宋小品文等经典。他尤爱《论语》《诗经》,可以说是几至“韦编三绝”。他对优美的古汉语叹赏不已,也为古人质朴平实的文风深深陶醉。他读书,重的是词句、文采和神韵,并不纠结于琐碎的文辞考究,这让他更能得其神、会其意、察其质。同时,他对现当代作家作品广泛涉猎,对郁达夫、老舍、鲁迅、林清玄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都有所研究。诸多作家中,他尤喜汪曾祺,为其空灵玄妙、淡雅悠远的文风所吸引。
有时回乡间小住,王自亮常常整理家里的书本、资料。那些已经泛黄的书报,一个个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整理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看到一个好的标题,就忍不住看一看、抄下来;有了一个感兴趣的文章,就停下来读一读。常常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在那昏黑的小屋里,真有古人所说的“一窗昏晓送流年”的感觉。翻读是快乐的,也是随意的。
王自亮说,读书就像交友一样,不在多,贵在有几个知心而已。没事就常翻看,每一次就有新的体悟。他的很多书扉页,写着初读、二读、三读等字样,有的已经读了几十遍。
书读多了,就写些文字。这些年,王自亮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思维与智慧》《读者》《青年文摘》等发表作品千余篇。
在他所居住的小区,晨昏之中,常常有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响起,和着柴米油盐、小儿笑闹,那是一颗在喧闹的现代社会依然沉迷古典的灵魂。他满足于当下,笑对平淡,坚守寂寞,他说,诗词画酒皆是意趣,书声烟火才是人家。
做一个幸福的阅读者,用阅读抵御浮躁和欲望,是王自亮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