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红三叶”为野生豆科牧草,主产于巫溪县红池坝,其特点是返青早、枯黄晚、利用期长;耐刈、耐牧性强;叶宽、叶量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耐脊、耐寒、适应性强。1993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地方品种。2011年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针对该县牧草种植数量、品种及加工利用等情况,牧草产业组制定了具体帮扶计划。科技特派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计划通过投资约50万元,在巫溪县建立红三叶原种繁殖场,“今年将申请10万元资金,启动建立1亩纯繁田,用于巫溪红三叶品种提纯复壮。”
不光是牧草产业组的专家指导牧草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团荞麦产业组的专家们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荞麦种植的全过程技术问题向农户作了培训。专家们向愿意种植荞麦的农户免费发放苦荞和芒荞等10余种改良后的种子进行试种,并承诺派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国资委、国家乡村振兴局,从全国部分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定期组织选派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同时吸纳重点帮扶县现有科技特派员中的骨干技术人员,以“一县一团”方式组成160个科技特派团,派往巫溪县的科技特派团便是其中之一,共有42名专家,其中24人为国家级专家,其余为市级专家。
针对巫溪产业薄弱短板,国家科技特派团从该县实际出发,同该县签订服务承诺书,自3月起开展为期3年的科技服务,助推巫溪产业提质增效。聚焦该县“薯蚕药茶桃麦猪”等主导产业,专家们成立12个产业指导组,现场签订责任书,点对点帮扶指导产业发展。
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科技特派团还开展“师带徒”活动,42名导师采取一对一“师徒帮带”的模式,结对帮扶全县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县畜牧兽医中心工作人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本地企业负责人。
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庆和巫溪县红池坝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兴平结成了师徒对子,王晓庆帮助李兴平掌握茶叶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发酵、理条、干燥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李兴平指导本地一家企业开发出一款功夫红茶新产品,并送样参加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和功夫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来源: 重庆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