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科研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潜心研发新品。弓华静摄
□河南日报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通讯员 刘华山 高君瑞
新年伊始,驻马店亮出一张令人惊艳的成绩单:一个20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2个500亿级优势产业集群,7个1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现有“瞪羚”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70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1个,位居全省第一。
这是驻马店加快科技创新的成果,更是“院士经济”融入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进一步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院士及创新创业团队,努力把驻马店打造成高端人才和优势产业集聚‘高地’,以‘院士经济’引领经济发展,为现代化驻马店建设厚植科技优势、提供强力支撑。”
——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
近年来,驻马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换道领跑战略,构建“院士+平台”“院士+项目”“院士+人才”创新体系,以院士引领催化产业能级提升,形成院士领衔的产业集聚效应,让“天中才富”变“天中财富”。
驻马店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80亿公斤左右,约占全省的1/8,素有“中州油库”“芝麻王国”“食品工厂”等美誉,正阳花生、平舆芝麻、泌阳花菇、西平小麦等蜚声中原。
近年来,驻马店市主要负责同志锲而不舍、真情感召,先后引进“花生院士”张新友、“食用菌院士”李玉、“小麦院士”陈剑平、“番茄院士”李天来、“水产院士”曹文宣等业内领军人物,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成效显著。
2013年,以陈剑平为首席科学家的创新团队,在驻马店市农科院建立起河南省小麦抗性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重点开展小麦抗性资源材料的引进筛选鉴定和创新利用,实现了驻马店院士工作站从“0”到“1”的突破,由此开启驻马店“院士经济”的新篇章。
如今,越来越多的院士开始与驻马店结缘,共同做好“农”字大文章。
“花生院士”张新友及其团队深耕正阳20年,用科技开创了黏土种花生的奇迹,吸引鲁花、君乐宝等相继落户,培育出了花生天地、正花食品等本地花生精深加工企业32家、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正阳花生”品牌和产值均为双百亿,同时也撬动了花生机械装备百亿级产业集群。“食用菌院士”李玉在泌阳县建立国内首家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带动当地产业增收60多亿元;“芝麻院士”李培武围绕芝麻产业全程机械化重点攻关,带动产值突破100亿元。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引进院士,同样成功的,还有平舆防水产业的风生水起。
平舆县是“中国防水之乡”,在全国,有25万平舆人靠着“一桶沥青走天下”。但多数平舆防水企业产业层次低,新材料、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缺乏高端产品。为助推建筑防水产业迭代升级,平舆县多方联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推动与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在平舆合作共建国内首家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截至目前已实现新产品研发130余项,辐射带动蓝翎环科、驼峰防水等30余家国内知名防水企业成功回迁,平舆县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防水产业基地。
“对当下的驻马店而言,‘院士经济’正成为破解产业发展密码、向‘六个现代化驻马店’迈进的重要抓手。”
——驻马店市市长李跃勇
数据显示,驻马店已柔性引进院士20名、中原学者2名,引进博士后7名、博士近300名,各类专业技能人才3000多名,培养省创新型科技团队7个、市本土科技人才6500名,涌现出祁兴磊、王华明、周阿祥、周立刚、李宏伟、白文科等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借力“最强大脑”,驻马店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院士科技成果转化热潮。
天方药业、龟鹿药业、市中医院等与刘昌孝、于金明、黄璐琦院士团队深度合作,催生了一批“国家队”“龙头型”“独角兽”企业,为驻马店刚刚起步的“中国药谷”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天方药业实施“超级工厂”项目,产品欧典螺旋霉素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后羿制药开发超级泰乐菌素,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鼎复康药业开发抗癌植物药I类新药“阿可拉定软胶囊”,被认为是继青蒿素之后中药现代化的又一重大突破……
驻马店通过“院士经济”,联合培养产业领军人物,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食用菌院士”李玉建立起“师徒结对”模式,举办学术报告会、技术研讨会,选派当地食用菌专业骨干力量到吉林大学进修,培养当地田专家、土秀才。泌阳县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达35万多人,不少技术人员凭一技之长走出国门。龟鹿药业与黄璐琦院士团队合作,广源饲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合作,在做强相关产业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专家人才。
时间见证前行。站在新起点,驻马店正用“院士经济”描绘着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