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书武
市委、市政府派驻卫辉市的58支帮扶工作队,自驻村以后,一方面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针对各村实际情况,想法解决一些农田水利难题,让村民尽快复工复产。如今,这些措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排水渠发挥作用了
卫辉市城郊乡吴坡村重新整修的一条农田排水渠,经受住了9月3日夜和4日白天连续降雨的考验,田间雨水不断地通过排水渠排到卫河。在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队的积极协调下,帮村民彻底解决了农田排水难题。
8月6日,市委宣传部帮扶队进驻卫辉市城郊乡吴坡村开展工作,当时村里400多亩农田受淹,积水一时间无法排出。在农民生活基本稳定后,帮扶队决定重点解决这个难题。
帮扶队队长李国强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农田周边有一条废弃20多年的排水渠,长1000多米,通过3个涵洞直接连通到卫河。李国强在地头召开村“两委”会,给大家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党员带头开挖,疏通这条排水渠,早日解决农田积水难题。
大家说干就干。前有钩机开挖,后有人工清淤,从8月12日下午开始,连续作业一天一夜,终于将排水渠疏通,积水开始向卫河排放。为加快排水进度,渠道疏通后,帮扶队同吴坡村党员群众持续不断地进行扩挖、清障,至8月16日,600多亩农田积水全部排完。
村里又响喇叭声
“各位村民注意啦,现在我说一件事儿,上级让统计一下搬迁意愿,你们说说有啥打算……”9月2日深夜,忙完统计工作的卫辉市上乐村镇南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芦红星拿出手机,点开“云广播”,开始传达上级指示。
很快,芦红星的声音通过村里的12个大喇叭传向四面八方。以前,村里信息传递主要靠的是大喇叭、话筒及配套设备。它们都使用30多年了,传递出去的声音“喇喇啦啦”,时断时续,还有很大的回声。这次又遭遇了洪水,彻底成了“哑巴”。
这可怎么办?芦红星想到了驻村帮扶的中国建设银行新乡分行。帮扶队队长听完来意,表示可以上一个新的“云广播”,比原来的大喇叭好多了,既方便又好用。即使人在北京、上海,也可以打开村里的大喇叭想说啥说啥。
帮扶队出面,花费不到2万元,安装了一套“云广播”系统,配备了6组12个大喇叭。芦红星一试,真方便。
绿油油的蔬菜长出来
9月2日,连着下了好几天雨的天终于晴了,市农科院驻上乐村镇琉璃堂村帮扶队队员,早早地来到菜地,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村民为白菜定苗。
这些白菜已经有小脸盆那么大了,绿油油的,一排排一列列,青翠欲滴,让人喜不自胜。谁能想到,半个月前,这里还是满眼干枯的农田。在这场洪灾中,琉璃堂村2300多亩耕地全部受灾,2000多亩绝收。田间积水排完,下一步该做啥,让村党支部书记魏坤琴有些作难。关键时刻,市农科院帮扶队给村民吃了颗“定心丸”。帮扶队队长张栩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发挥专业优势,抢种绿豆、白菜、萝卜等经济作物。
村民李保民在专家的指导下,在10亩多的耕地上整地、下肥、播种,成为柳围坡村蓄滞洪区首块抢种的耕地。帮扶队8月6日进村,8月12日帮村民播下第一粒种子,对农民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魏坤琴说,全村共种了650亩绿豆,15亩蔬菜。这些绿油油的蔬菜,能够让村民很快见到效益了。
随着帮扶效果的不断显现,58个受灾严重村庄的群众生活越来越安定了,生活有人关心,生产有人操心。帮扶队的工作越来越有成就,也越来越让人期待。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