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张红帅(左)和71岁的李国玺因为一场大水而成了“一家人”
□记者 崔敬
“早饭做好了,快起来吃吧!”9月6日清晨,在位于红旗区小店镇常村的日升洗浴中心,张红帅照常敲响李国玺的房门,笑着唤他起来吃早餐。这是卫辉老人李国玺来到这里“避难”的第42天,这些日子里,张红帅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和老伴感动不已。
洪灾中转移七旬老人给予温暖的“家”
今年42岁的张红帅是日升洗浴中心的负责人,71岁的李国玺是卫辉市的一名退休干部。7月下旬的那场洪灾,将二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7月25日,“脱缰”的洪水涌入卫辉市,李国玺的小院被1米多深的洪水淹没。
儿子是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公安民警,女儿是冲锋在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此刻,“将父亲转移到安全位置”的愿望对儿女而言显得有心无力。李国玺听着汹涌的水声,决心和老伴进行自救。而就在此时,这对老夫妻遇到了前来卫辉市参与义务救援的张红帅。
发现老人患有腰疾,大半身浸在水中的张红帅一把背起李国玺走出家门,一步一挪地走向前来接应的铲车。安全上了铲车后,望着汪洋一片的积水,再看一看张红帅额头上的汗珠,李国玺和妻子互相对视,眼眶湿润了。
得知李国玺的一对儿女都奋战在抗洪救灾的最前线,深受感动的张红帅当即决定将两位老人临时安置在自己的洗浴中心里。“需要住多久就住多久,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我管吃管住。”张红帅一句承诺,让两名老人再次热泪盈眶。
“这一住就是40多天,塞给他的钱,这个孩子也不要。”由于房屋进水严重,张红帅不忍让年迈的李国玺四处奔波。卫辉城内的水位退下后,张红帅带上3名朋友来到李国玺的家中,将被洪水浸泡的家具、家电以及杂物一一进行清理。“臭味熏得人忍不住呕吐,但张红帅一直坚持清理完垃圾。”张红帅的朋友说。
自备铲车、皮划艇转移近3000名受灾群众
特大洪水考验了新乡人,也折射出了人与人互助的光辉。
“7·21”特大暴雨过后,与卫辉市相隔5公里的小店镇常村也出现了严重积水的情况。被浸泡的危房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张红帅考虑到这些,主动找到常村党支部书记张振广,表示愿意为所有危房内需要转移的村民提供免费吃住的地方。
很快,近10户危房里的村民住进了日升洗浴中心。在这里,他们不仅有了安全的立身之所,还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抗洪救灾期间,张红帅的表现让村民们人人伸出大拇指。”张振广感慨道。
4辆大型铲车,40艘皮划艇整装待发。7月25日,张红帅和数名小伙伴“逆行”来到卫辉。从清晨7点到深夜,一辆铲车一次可以转移7名群众和随身物品,4辆加满油的铲车开启了“持续加班”的模式。
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附近,张红帅常常是泡在水中,用人力推着皮划艇转移群众。
几天时间里,张红帅和同伴往返不停,安全转移了近3000名卫辉市受灾群众。
助力外地救援队展示新乡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卫辉市遭遇特大洪灾侵袭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组织纷至沓来。
面对受限的吃住环境,参与救援的张红帅再次为来自河北雄安、山东淄博的两支救援队伍的36名救援人员提供了免费食宿服务。
在日升洗浴中心,每天营养丰盛的菜品按时端上餐桌,舒适的床铺等待疲惫一天的救援人员解乏。
“红帅不仅在卫辉亮出了常村人的精神,更在外地救援队面前展现了咱们新乡人的担当。”张振广介绍,抗洪救灾期间,张红帅的精神感动着受灾群众,感动着外地救援队,更感动着村民们。
传承红色家风 助力乡村振兴
张红帅出生、成长在常村的一个红色家庭里,祖父曾经连续43年担任该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家中共有6名共产党员。从贫穷落后到村居环境日益提升,祖父参与并见证着常村的变化,而他无私的付出也感染着子孙。“生活在红色家庭里,耳濡目染了良好的家风,这让他继承了奉献的精神。”有村民说。
2009年,30岁的张红帅前往鹤壁创业,从事钢结构工程。几年间,聪明能干的他富了起来。致富不忘桑梓,在回家期间,张红帅得知常村周边的村民没有一个能洗澡的地方,生活十分不便。为此,他投资近500万元,在常村打造了惠民的日升洗浴中心。
环境设施不输城里,收费却很低廉。从此,十里八乡的群众农忙之后有了痛痛快快洗澡的地方。
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张红帅会为全村的老年人发放澡票免费洗澡,残疾人、病人等也能享受到免费洗浴。
近年来,常村开始实施地下管网工程,张红帅积极张罗,为施工人员提供食宿,为施工建材提供仓库储存。“希望能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乡村振兴出把力。”张红帅憨厚地说道。
不久前,张红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已经通过考察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说现在自己的干劲更大了,要尽自己所能为村里作贡献,为乡村振兴干出一番作为。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