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进一步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导向和育人功能,教育部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研究制定了系列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指南和指导纲要。
田慧生表示,长期以来,课程教材中重大主题教育有所涉及,但不够系统、完善,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顶层设计。近年来,各有关部门、两会代表委员等多次建议加强各类主题教育,如中医药文化、京剧、武术、篆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节粮节水节电等生态文明教育,传染病防治、防艾滋病、防性侵、应急救护等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涉及数十个方面。“这些都很重要,但不能面面俱到,要避免重复交叉、增加学生负担,必须加强统筹设计。”
田慧生表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素养导向”,遴选重大主题。在学科安排上,要全科覆盖、各有侧重,避免交叉重复。在学段安排上,有序递进,螺旋上升。
田慧生介绍,重大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重大主题涉及的概念、理论比较抽象,大中小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有限,必须加以转化,不能简单照抄文件或贴标签。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课程门类内容总量要控制,不能一一独立设课。需要“结合学科特点,以有机融入为主,注重发挥综合育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