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凿壁”的筑“路”人

2021-02-17 17:18:58 来源: 求是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开山凿壁”的筑“路”人

中共重庆市委

  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的回答是:开山凿壁、修通天路,带头引路、拔除穷根,让下庄村人过上好日子。

  这个有着43年工作经历、29年党龄的党员,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过上富裕文明生活。他用苦干实干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书写下愚公精神的当代传奇。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将初心融进灵魂,绝壁抠出向生天路

  毛相林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党员就要以身作则,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要带头。”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直径1.3公里,井口直径不到10公里。过去,全村4个社、96户人家就住在“井底”,连接外界的唯一一条“路”,是近70度坡度的山体上三个大台阶和108道“之”字拐。村民们去巫山县城,要经由逼仄的古道翻越悬崖,一来一回至少4天。到1997年时,全村397人中有150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160多人没见过公路……

  闭塞的交通束缚了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水果成熟了却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药材无法销售出去,只能用来烧火;猪羊赶不出山,不能变成现钱;生了急病的村民,抬到半路就没救了;山外的姑娘打死也不往山里嫁……

  难道下庄村人注定与世隔绝?注定只能当“井底之蛙”?注定生活在这“天坑”之下,子子孙孙穷下去?1997年7月,刚刚当上村支书一年多的毛相林坐在下庄村的“井口”之上,望着四周海拔1000多米的群山,眼泪夺眶而出。路,已经到了不能不修的时候了,没有路,他们就是最后的下庄村人!

  然而那时,下庄村的路还没有列入全县规划,一无钱、二无机械,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吗?毛相林回想着自己当年入党时写下的话,“我用什么为人民办事?忠于党又能为党做些什么?”来自内心深处的发问让他下定了决心:要修路,再难也要修,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面对村民的质疑和反对,他激昂地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这句话激荡起村民们向贫穷闭塞宣战的决心和勇气。

  山一样的艰难,终难敌山一样的意志。缺乏劳动力,毛相林就号召在家劳力全都上工地,还给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写劝回信;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四方借款筹措……1997年冬,下庄村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那一天,随着此起彼伏的炮声响起,很多人激动地哭了,这是几代人改天换命的愿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下庄人修路,无异于上青天。没有工具,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法:“土专家”放红绳,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地形;村民腰系长绳,悬在空中钻炮眼,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体上,用手挖,用脚蹬,硬是抠出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向生天路。图为下庄村修路村民正在作业。 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 骆勇/摄

  然而,在绝壁上开出一条天路,远比想象的更加艰难。没有工具,毛相林和村民们就腰系长绳,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具悬在空中钻炮眼;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他们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体上,将炸开的缺口作为“立足之地”,用手挖,用脚蹬;高山绝壁没有人家,他们就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为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一次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毛相林带领着下庄村人,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

  修路是危险的,牺牲随时可能发生。1999年8月,26岁的村民沈庆富被峭壁上落下的石头砸中头部,掉下悬崖牺牲了;同年9月,36岁的村民黄会元被一方巨石砸到300多米的深沟里。两个月里接连牺牲两条鲜活的生命,路还要继续修吗?还会不会有人牺牲?在黄会元的灵堂前,压力与愧疚让内心一直无比坚定的毛相林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就在全村人陷入悲痛,陷入对修路的挣扎与彷徨时,黄会元72岁的老父亲站了出来,当着全村男女老少的面,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这个地方这么苦寒,我们数十代的人受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哪怕我儿子黄会元死了,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我们公路就修通了,就摆脱这个贫困了……”老人的话掷地有声,震撼着每一个下庄人的心。毛相林含泪问村民:“同意继续修公路的,请举手!”一声声响彻天地的“修”,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让毛相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再没有退缩。

  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是战胜困难最坚强的力量。2004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以“愚公移山”般的决心和毅力,带领村民终于在几乎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下庄村人终于能够走出“天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路通的那天,毛相林找来一辆车,把这条路从头走到尾。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形成队伍,跟着他走。走到终点时,毛相林大声对着乡亲、对着群山说:“今天我们终于把这条路修通了,我们没有辜负死去的兄弟们。”那天,村民们笑了,他却哭得像个孩子。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就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毛相林带领下庄村人用坚强的心撞击坚硬的岩石,用血肉之躯刨出向生天路,彰显了共产党人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成为飘扬在大巴山深处一面鲜红的旗帜。

  把使命扛在肩上,穷村率先脱贫摘帽

  路通了,生存之路有了,但发展中的无形之山如何开凿,又再次压在了毛相林的心上。

  “最偏远的村庄、最贫困的群众、最吊角的农户”,这就是下庄村脱贫之难的写照。戴着贫困村帽子的下庄村让身为党员干部的毛相林难受又自责。他明白,要脱贫致富,除了修路还得发展产业,打通村民的致富路,困难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上劈山开石。为了摆脱贫困,他又一次带领全村群众“开山凿壁”,向大山发起了“挑战”。

  如今的下庄村,依托下庄村精神和下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打造乡村旅游,建设集生态田园观光、民俗节庆活动、乡村文创、户外运动拓展、乡村康养旅居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文明富裕幸福路。图为下庄村新貌。 重庆市委宣传部供图

  脱贫之路注定是艰难而曲折的。听说漆树值钱,他带领村民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苗,没想到当年夏天全热死了;见其他村种桑养蚕赚了钱,他又号召村民跟着学,结果桑树长得不错,蚕子却死了个精光……他还在村里养过山羊,结果也失败了。一次次失败,让当初那些甘愿将命交出来随他一起在绝壁上修路的群众意见很大,毛相林也明白了“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的道理,并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检讨。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摆脱贫困,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毛相林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有一次,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这次,他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可喜的是,种西瓜成功了。在他的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请来市县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海拔、土壤、气候、水分、阳光等进行深入全面考察分析,最后确定发展纽荷尔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毛相林和村干部一起,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讨教学习,摸清销路,还买来书一点点研究,一块地一块地走,一户一户上门教。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每年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他还结合下庄村实际,制定了“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种芝麻、种小麦,配套开榨坊和加工厂。如今,650亩柑橘套种了小麦、红苕、土豆,150亩桃园套种了西瓜,全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种植。

  发展产业的同时,毛相林注重打响下庄村劳务品牌。他努力争取乡里和县级有关部门支持,让村民参加技能培训,并专门组织外出务工村民座谈,叮嘱他们要遵纪守法、吃苦耐劳。下庄村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能吃苦、愿干活,渐渐赢得了好口碑,别的村找不到的活儿,他们能找到,还能赚到钱。10年来,下庄村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

  在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的推动下,下庄村人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4元,是修路前人均300多元的40多倍。

  谁说平凡的人不能创造奇迹?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毛相林拿出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把使命扛在肩上,向贫困挑战、同命运斗争,在前进的路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把群众装进心里,一颗心凝聚百颗心

  “心里要想着群众,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跟着干。”这是毛相林常说的话。担任村干部的40多年里,毛相林始终保持着质朴为民的党员情怀,心里总是装着下庄村的父老乡亲。

  1997年,下庄村人刚决定自己修路时,既缺钱又缺物。没有钱,修路就是一句空话。为尽快启动修路测量工作,毛相林拿出自己给母亲攒下的700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东拼西凑,筹集了4000元,请了专业测量师完成公路测量。为筹集修路物资,他还挪用了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并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2015年至2018年,他先后3次无偿让出自家建房用地,供村里修建公共设施。担任村干部数十年,他从未占用集体一分一厘。近年来村里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但他从不插手干预、谋取私利。

  2017年,时逢毛相林的母亲八十大寿,乡亲们纷纷劝他大办一场,他不仅谢绝了乡亲们的好意,还在母亲生日前一周将她送到村外亲戚家“躲生”。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群众都在看着我,我如果不带头,啷个刹得住办‘无事酒’的歪风嘛!”在他的示范和劝导下,全村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拒办“无事酒”承诺书,坚决抵制大操大办、整治婚丧陋俗、破除封建迷信,令下庄村民风为之一新。

  他帮助因病致贫的村民陈正香一家养了毛猪和鸡仔,还种植了柑橘,一年后陈正香家顺利脱贫;他为因病陷入困境的村民刘时琼家争取到低保补助,经济条件一好转,刘时琼就主动申请退出低保,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带着家人上门悉心照料生活难以自理的孤寡老人,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带动形成了孝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他深知下庄村的未来在孩子们身上,每逢村小期中、期末考试,都会去监考,并给孩子们讲述祖辈们的修路故事,教育孩子们不怕困难、自立自强……

  一个好干部,总是会把群众当亲人,胸膛里时刻跳动着一颗“勿忘人民”的心,毛相林就是这样的好干部。他用真心和奉献,把为民情怀写进了群众心里,赢得了群众的热爱和信赖。

  将奋斗进行到底,绘出最美幸福图景

  下庄村公路通了,村民们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相信,下庄村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他愿当一辈子筑“路”人,将下庄的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下庄村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成了毛相林的新梦想。2018年,毛相林向县、乡两级争取到下庄的乡村振兴开发项目:依托下庄村精神和下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打造乡村旅游,建设集生态田园观光、民俗节庆活动、乡村文创、户外运动拓展、乡村康养旅居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下庄村美好的明天勾勒出来了,但下庄村的振兴,绝不能仅凭几个村干部的一腔热情。毛相林深知,振兴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有知识、有见地、有干劲儿的年轻人。每年过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毛相林都挨家挨户上门向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村的变化、描绘下庄村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家乡的振兴尽心出力。没回来的,他就一个一个地打电话争取。在他的努力下,返乡村民越来越多,目前已有近一半的外出务工村民选择了回乡从业。从这条路走出去的年轻后辈,正在接棒家乡的振兴事业——29岁的毛连长回到村里做电商,叫卖柑橘、西瓜等土货;27岁的彭淦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正在参与旅游环线建设……

  为激励年轻一代继续奋斗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村老一辈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2020年4月,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村文化广场边建成,广场上还立起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不惧艰险凿出“天路”的村民姓名。今天,下庄村的精神已融入基层党建,融入乡风文明建设,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创造了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世界奇迹。这样的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勤勤恳恳干出来的。从凿通出山之路、探索脱贫之路、谋划振兴之路,到铺就通向幸福的文明之路,毛相林在一次次“开山凿壁”中,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如今,毛相林和下庄村脱贫致富的事业还在继续,毛相林们所承载的“时代之光”,也必将照亮新的奋进之路!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