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丁新伟
寒冬来临时,春天还远吗?1月1日,20台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郑州东站等城市开放场所中,中原科技城智能出行系统正式启动;元旦三天假期,我省共接待游客1025万人次,旅游收入42.54亿元;1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民营企业喜提重磅利好……新年伊始虽然寒潮未退,但是中原大地出现的喜人新景象,让春天的热情召唤在我们的耳畔响起来。
一个国家的发展,越在风急雨骤时,越能展现底气、成色。当新冠肺炎疫情在新的一年仍在全球蔓延时,我们持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取得的战略性成果,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起步稳,意气风发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做好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既坚信中国的发展前途光明,又指出道路曲折、困难很多,要宁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承认困难,分析困难,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有“黑天鹅”事件,又有“灰犀牛”事件,风险隐患客观存在。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而互联网时代,一个复杂系统的经济社会运行更加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离不开对各种风险的防控与化解。底线思维具有系统性、功能性,着眼于整体目标和全局利益的实现,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着眼于防患未然、化危为机。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我们必须树牢底线思维,才能从容应对风险隐患,化危为机开新局。
2020年河南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常的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还不稳固,消费恢复态势较慢,大体量、强牵引的制造业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不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处于调整转型攻坚期、风险挑战凸显期的河南,风险隐患的跨界性、关联性、穿透性、放大性也在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已成为工作常态。树牢底线思维,我们才能抓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能力,确保发展在安全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防风险本身就是在促发展,能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树牢底线思维,我们既能识困局之难,更能抓破局之机,在抗击风险、化解挑战中冲破瓶颈、创造机遇,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奋发有为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