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朱风波。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双腿不能行走,白天在家看看书,或是借助手摇式三轮车找人聊聊天,等学生放学后他就成了辅导孩子们作业的“朱老师”。今年41岁的朱风波,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悦来镇耀昌村村民。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因幼时小儿麻痹症造成身体残疾的“80后”,17年如一日义务辅导村里的儿童,被人称为轮椅上的“业余”老师。他说:“我这个校外家庭辅导站不会关门,我要努力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2021年9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从受助到帮人 残疾小伙“饮水思源”
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老师”,朱风波坦言自己有些惶恐。“我只有初中毕业,可比不得学校里的老师。”在他看来,成为“业余老师”既是偶然,也是自己对社会的回报使然。
朱风波的父母告诉记者,朱风波2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长大后的他没有因为身体残疾自暴自弃,反而越发懂事,小学、初中成绩都不错。
“由于在学校上下楼实在不方便,初中毕业后我没有参加中考就辍学了。”提及学生时代,朱风波言语中透露出对同学、老师和邻居浓浓的感激,“记得上初中时,我们一个班有40名同学,有20多名男同学都背过我上下楼梯,就连上厕所也是他们背,这种情分我一直没有忘记。”还令他难以忘怀的是,家门口的邻居们对他家也格外关照,能帮的总会帮一把。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朱风波总想做点什么,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直到2004年,邻居老顾带着他的孙子到我家问一道数学题。当时,爷孙俩争得面红耳赤,经过我的讲解,孩子听懂了,老顾也心服口服。”朱风波回忆。
就这样,朱风波发现,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村里这样的儿童不在少数,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当孩子遇到不会的家庭作业时,就犯了难。朱风波脑袋一拍,有了个好主意。“过去,我得到过大家的无私帮助,党和政府对我们残障群体也照顾有加。如果我来义务辅导这些孩子,也算是回报社会的一个好途径。”朱风波说干就干。
“我是来回报社会的,这个钱不能要”
没有任何仪式,“朱风波校外家庭辅导站”开张了。朱风波告诉记者,要力所能及,不能好高骛远,每次最多辅导五六个孩子,收多了照顾不到就是耽误人家。
对于朱风波来说,虽然自己小学和初中成绩不错,学得也比较扎实,他还是找来教材和资料认真备课,遇到琢磨不透的问题,就上网查找或向上过大学的弟弟“求救”。
朱风波辅导孩子们学习。资料图片
小学六年级学生陆灵煊此前一直在朱风波家接受课下辅导。“每天的一个小时里,朱老师除了检查辅导家庭作业,还给我们讲寓言和励志故事。”她说,朱老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自己。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增加了延时服务,陆灵煊没再去朱风波的辅导站写过作业,但她有时间就会和爸爸陆健一起来看望朱老师。
“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朱风波的业余学生,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每天都过来,但朱风波从没有收过一分钱。”陆健说。
最近,朱风波得到一个好消息,这让他颇为自豪。原来,他辅导过的一名学生小兰(化名)曾在初二时因叛逆耽误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朱风波的耐心开导下,小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奋起直追,最终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如今,小兰在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
“我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小孩子听得懂的话。”朱风波爱看书,这些也是他的知识之源。在他家里,一个简易书柜里有文学作品、科普书籍、思想理论书籍和教辅资料。“孩子们写完家庭作业后,我会给他们讲一些故事,让他们从小故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耀昌村村干部徐竹平曾是朱风波的小学老师。在他看来,“朱风波虽然腿不能走,但头脑机灵,最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一颗感恩的心。”邻居顾明飞说,“我是看着风波长大的,他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的善举能够坚持17年确实可敬可贵,他被评为‘中国好人’当之无愧。”
朱风波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为支持他的公益事业,当地政府还为他定制了6套座椅,赠送了各类课外书籍。17年来,经他辅导的孩子超过20个,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正在上中小学。曾有不少家长来当面酬谢朱风波,都被他拒绝了。“我是为了回报社会的,这个钱不能要。”朱风波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