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琦摄
大河网讯 河南日报记者韩春光本报通讯员王宇琦
初冬时节,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与刚出麦苗的沃野田畴相映成趣。走进民权县伯党乡康庄村小香葱种植基地,清新的葱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多做几次深呼吸。
“我们村种的小香葱,是新品种,口感好,香味浓,耐寒高产,亩产可达5000多斤,批发价也要两块五毛钱一斤,基本不愁销路。”11月20日上午,正在指挥工人将小香葱装车外运的康庄村党支部书记康永波,颇有几分得意。
康永波说,康庄村小香葱种植基地,是伯党乡今年新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第一年试种,种植100多亩,每亩投入资金约3100元,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小香葱主要销往山东、江苏、浙江等省10多个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
2021年年初,乡财政所以服务乡域经济发展为要务,助力谋划筹建该村小香葱种植基地。通过启动资金扶持,产销信息互通、开辟绿色运输通道等,给小香葱找销路,制定“短视频+直播+农产品+电商”销售方案,为村民增产增收提供保证。
产业有效益,村民有收入。小香葱种植、管理、销售需要大量群众参与,由此带动大批村民尤其是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基地干活儿,一天能挣70块钱。”村民王永建高兴地说。村民刘海霞在一旁接话:“我天天骑电动车来干活儿,分分钟就到了,分分钟就回家了,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挣2000多块钱。”村民黄文英也很满意:“和老姐妹一边说着话儿,一边干着活儿,不咋累就把钱挣了,谁还外出打工。”
康卫峰也在基地务工。今年42岁的他,曾因残致贫,至今独身一人。自己搞种植,由于缺技术,没有得到过好收成,幸亏今年加入了基地。
“种小香葱,刚开始都反对。很多人认为,大面积种植不懂技术不行,万一打不开市场,没销路更不行。乡财政所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首先提供资金支持,接着请专家指导,然后为我们找销路。今年,俺家的十来亩地都流转给了基地,光流转费就近万元;另外我在基地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收入比起往年高了不少。”康卫峰一脸兴奋。
据介绍,近年来,伯党乡党委、乡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催生出康庄村花卉苗木基地、翟庄村夏枯草种植基地等一批乡村振兴的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基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继续扶持该村发展小香葱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积极引导该村走产业兴民、生态致富的路子。”伯党乡党委书记张翼说。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