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薪酬砸不出好球

2020-12-18 09:55:22 来源: 北京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还不觉醒,难道良心已死吗?”这两天,中国足协主席对球员天价薪酬犀利开炮,新出台的限薪限投令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超俱乐部年度支出不得超过6亿元、国内球员单赛季薪酬税前不超过500万元、外籍球员单赛季薪酬税前不超过300万欧元……对不少国脚尤其是大牌外援来说,这算得上是“腰斩式”减薪了。新规也可谓立竿见影,据报道,中超各队一些超级外援已在另谋他路,“金元足球”大有退潮之势。

  所谓“金元足球”,指的是各大俱乐部砸重金引外援、囤国脚,这曾一定程度带火中国球市,却也让俱乐部“压力山大”。数据显示,中超俱乐部2018年平均亏损竟高达4.4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一轮轮“军备竞赛”下来,不仅投资商不堪重负,本土球员更没了发展空间。当大牌外援成为绝对主力,不少关键位置的本土球员根本没机会上场,立足长远的青训、基础建设更无以为继。到头来,中超投入比肩欧洲五大联赛、国内球员收入远高日韩球员,却陷入了“富翁踢不过工薪”“没有外援不会踢球”的尴尬之中。赛场上的丑陋表现一次次刺痛着中国球迷,不少人怒言:职业了,有钱了,水平却没了,这球还怎么踢?

  好成绩是踢出来的,不是用钱砸出来的。一掷千金、有钱任性,或许能换来昙花一现,持续发展却无从谈起。更可怕的是,疯狂的金钱游戏,让足球市场滋生了严重的急功近利心态,影响了一代球员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在亚洲足坛,出海深造一直是不少优秀球员的选择。以日韩为例,其本土联赛薪酬不高,不少年轻球员选择前往高水平欧洲联赛踢球,不仅提升球技,还能增加收入。可反观近些年的中国足球,去海外踢球的球员屈指可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畸高的薪酬缚住了球员们的脚步。试想,即便有潜力、有机会,又有多少人肯放弃高薪去国外吃苦呢?

  干什么都要按规律办事。足球要搞好,终究还是要回到青训这个慢功夫上。1998年世界杯德国足球无所作为,之后痛定思痛,十年间在青训上投入了至少5亿欧元,这才有了之后的成绩。中国也曾有成功案例,从2000年开始,足球名帅徐根宝蛰伏崇明岛十余年,“根宝足球基地”最终培养出武磊、颜骏凌等一批优秀球员。反观当下,我们最缺的就是这种“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决心。希望此番“史上最严限薪令”能是一针“青”醒剂,在确保联赛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俱乐部将投资目标转向青少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夯实足球根基。

  中国足球积弊沉疴,亟待改革,而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每一步都需要足够魄力。结束“金元足球”只是开始,动真碰硬,才能激励运动员焕发斗志,去绿茵场上打拼。(晁星)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