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11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对马某、王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依法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据报道,这是全国首例以侵害公民隐私权为由提起的公益诉讼案。
经查,嫌疑人马某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下载公司后台客户手机号码及短信数据2000余万条,伙同王某售卖上百万条客户信息,用于定向商业推广。
首例侵害公民隐私权公益诉讼案的办理,向那些胆敢侵害公民隐私的人敲响了一记重重的警钟。这起案子告诉他们,凡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会有人来管,一定要让作奸犯科者承担法律后果。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任何人侵害公民个人隐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网络化、信息化,公民的个人信息成为一些违法犯罪人员牟利的工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件呈多发趋势。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想尽办法窃取公民的个人信息,以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给公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另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一条以侵犯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为犯罪手段的黑灰产业链被打掉,70余名涉案人员被浙江新昌县法院分别以犯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刑罚。
该案中,犯罪人员吴某所在公司开发了装有木马程序的移植包,与多家老年机主板生产商合作,将移植包植入主板中。一旦电话卡插入老年机里,木马程序就能获取手机号码等信息,还能自动拦截验证码,传输至后台数据库。由此,他们控制了全国330万台老年机,数百万条老年人个人信息天天在“裸奔”,被犯罪分子作为牟利的工具。就这样,一个庞大的犯罪网络形成了,处于最下游的是“薅羊毛”团体和个人,中游是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并负责接码的中介商,上游是设计制作木马程序并负责对码的科技公司以及与科技公司合作的主板生产商、手机生产商。
同时,近年来,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成为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重灾区。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采取各种措施,禁止App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工信部自今年7月以来,针对App常使用的SDK(软件工具开发包)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完成国内用户使用率较高的44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责令1336款违规App整改,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从目前侵犯个人信息案件多发的情况来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11月27日,在工信部召开的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上,工信部部署,从2021年年初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对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反复出现问题、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严厉处置。
依法打击只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对无孔不入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做到无缝防范。要斩断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利益链条,同时要求信息活动参与者增强法治观念和自律意识,从源头杜绝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