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护好“母亲河” 唱响“大合唱”

2020-05-26 10:44:07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也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总人口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23.9万亿元,占全国26.5%。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和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要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要保护好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切实把环境生态保护的文章做大做强。

  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要始终把黄河水害隐患挂在心头,丝毫不能放松警惕。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要站位高远,紧紧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抓实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减缓黄河下游淤积,切实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根基筑牢。

  黄河水资源量是有限的,面对生态建设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用水等,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抓好治河、节水、惠民和滩区生态保护,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全面实施科学治水兴水,切实把节约集约水资源步入良性循环。

  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在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上做文章;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黄河干流为纽带串联沿黄中心城市,促进区域布局优化,重视推动沿黄区域“一体化”,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切实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子拓得更宽。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要探索建立沿黄九省区合作机制,融合中原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和齐鲁文化,联动协同规划沿黄生态廊道、文化景观和文化长廊,突出黄河文化中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发扬光大。

  为了把母亲装扮得更靓,我们中华儿女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打破圈层,加强教育、科研、文博、传媒合作,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发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唱响黄河“大合唱”。(李爱国)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