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要求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采取考试、评测或者委托校外培训机构采取考试、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条件和依据。2020年,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
近年来,关于减少和规范特长生招生的信号持续释放。2014年教育部就曾明确,到2016年特长生招收比例压缩在5%以内。国务院发布意见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普通高中招生,到高校人才选拔录取,均取消或大幅减少特长生招生,明确传递让特长教育更纯粹、让招生更公平的信号。
特长生招生原本是给部分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升学选择、录取优惠,以关注其兴趣发展。但小升初特长生招生和中高考加分一样,都存在被异化为“特长教育”的问题。为通过特长生招生考试,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无兴趣、特长,都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培训机构往往把“特长培训”视为商机,这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也让特长生招生变得极为功利,并没有真正促进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特长不过是择校的手段而已。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是缓解教育焦虑、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但优化资源配置,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难以立竿见影。因此,规范学校招生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用政策之手按住各方的冲动需求,治理教育生态,引导社会进行理性的教育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从长远来看,政策调整会对基础教育生态重塑发挥重要作用,而诸如将取消特长生招生释放出来的优质学位用于派位入学,高中优质校招生名额更多分配到一般初中校等政策,本身也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环节。
从这个角度来说,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也是从起点上守卫教育公平,旨在让教育的环境更清朗,让教育的心态更平和。当然,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教育。相反,在取消特长生招生之后,如何科学引导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孩子自由发展,尤其是在“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下,如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给出科学评价,是基础教育必须攻克的难题。在更公平的起点上、更透明的规则下、更规范的秩序内,有针对性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和创造力,打破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为孩子的多元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最坚实的保障,未来,也还需要每一位老师做深入探索和大胆实践,更需要评价体系的科学引导。(烟丝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