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直播公司对出狱的“窃格瓦拉”周某的追捧,自可嗤之以鼻。然而,“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句话被网民数年追捧,却不能等闲视之,要分析其内在的社会诉求。
打工,是多数人的生活状态,网上打工者对打工的“吐槽”,触目皆是。“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这带着幽默口吻的“段子”,显示着打工者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工作辛苦工资低,有事请假很难批;加班加点没报酬,天天挨骂没理由;碰见老板低着头,发了工资摇摇头;到了月尾就发愁,不知何年才出头”,这样满是牢骚的顺口溜,是打工者对劳动保障缺失的控诉;“工棚里没有电视,甚至连一张像样的报纸也找不到,美美的年华就是无情地浪费在这样的环境里”,平白直叙的话里,饱含着打工者实现理想的诉求。
当然,一些打工者自身也有问题,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干一行爱一行,心态浮躁、一夜暴富等心态也是他们“吐槽”的一个原因。然而,这些看似夸大的“吐槽”,却折射出打工的“生态环境”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劳动保障政策得不到落实,待遇低,成长道路狭窄等。
这些问题不是小问题,不只是影响打工者个人的收入、成长等,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创新动力迸发。重视营商环境,可以更好地引来企业、资本,重视打工环境,则是直接刺激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要以为打工者学历低、没有创造力,实践中学习照样提升技能,锻炼出磅礴的创新能力。几年前到一煤炭企业采访几名矿工,他们对企业最满意的地方就是企业给他们自我实现的平台。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上给农民工以上升通道,干得好可转正、提级,有发明创造给予实实在在的奖励,“把企业办成大学”的学习型企业建设让农民工能够继续学习进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好多矿工依靠新学来的知识解决一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变成了发明家,一个矿工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其中的排水泵底阀以矿工名字命名,一年为企业节省十多万元,经济效益更是天文数字。
“打工烦,打工难,真的好想把家还”,打工者的心酸与诉求,我们要放在心上,抓紧时间、想尽办法化解心酸、满足诉求。改善环境让他们以公司、企业为家,真正让他们“为自己的梦想打工”,该会释放出多大的能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