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有了产业孵化园

2020-07-15 10:37:44 来源: 今日头条 评论:0 点击:  收藏
“俺家有五口人都在这里上班,俺一家一天能收入六七百元哩!”7月8日,在虞城县镇里堌乡靳庄村产业孵化园里,靳庄村杨楼村民组贫困户邵延党一边干活,一边扯开嗓门说,“还是党的政策好,俺村有30户都在这里打工挣钱。”

近年来,镇里堌乡贯彻落实该县招商引资暨品牌培育精神,充分利用县招商推介平台,产业和区位优势平台,对一些意向性项目,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项目跟踪,为落地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利用310国道北侧杨楼村废闲地做文章,整合50余亩土地,硬化路面,通水通电,建起51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6幢,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1幢,数家企业相继入“巢”。

早上7点钟左右,村民三三两两进入孵化园。“夏天天长,天气也热,厂里安排时间也灵活,早起可以早来一会儿。”在“乐洁家居”上班的村民丁瑞说。乐洁家居是入驻孵化园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企业,占了孵化园七分之四的车间。李国伟、王涵靖小两口今年刚满30岁,都是郑州工商学院毕业生,王涵靖家在镇里堌靳庄村,丈夫李国伟是中国著名五金工量具工业小镇稍岗镇人,二人商量着婚后干一番事业。2017年,孵化园落地,镇里堌乡以及靳庄村委的热情,让二人放开手脚入驻孵化园,从稍岗镇引入家居用品制造产业,生产塑料拖把、扫帚。他们从一间生产厂房做起,逐渐扩大规模,“孵化”出了组装车间、注塑车间、包装车间,如今,4个车间每天能生产拖把2000个左右,除通过物流输送到附近城市,还有一些通过线上销售到全国各地,带动80名村民和30户贫困户平稳增收。

“在家门口上班,顾家又挣钱,真美。”56岁村民梁大玉一边忙着装拖把一边高兴地说。在拖把包装车间,贫困户靳凤芝一边忙着包装,一边和村民拉着家常,靳凤芝家就在杨楼村,丈夫患病不能出力干活,2015年她家被村里认定为贫困户。“以前,俺总是想不开,家里穷,过得也不痛快,如今,俺在家门口每月能挣近2000块钱,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30岁刚出头的“亿通塑业”生产车间老板、枣子营村党支部书记田振京正忙着检验今天出产的球阀。这种球阀广泛应用于通水管接口,因国内疫情渐散,目前需求量猛增,厂里不得不实行三班倒,“这是俺村的集体企业,有30多个村民在这里上班,我打算再打造三至五个扶贫车间,让村民上班更方便。”

“星晴服饰”的老板赵战平是砀山人,因镇里堌距砀山仅10余公里,又有如此“暖心”的投资条件,他毫不犹豫地把产业也带过来“孵化”。51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40部现代化缝纫机依次排列,一条龙流水作业,从成捆面料一直到成品裤出来,也就5分钟时间。村民周战丽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说:“俺上月挣了3000多块呢。”

在“威宏塑业”生产车间,正在操作注塑机的贫困户邵延发说,车间是以前在外务工、从事塑料加工的杨楼自然村人汪金战从外地带着机器和技术入驻投产的,主要生产垃圾桶,产品大多是订单销售,有20多名村民在这里实现了增收。

“我们这里叫孵化园,主要用来孵化小微企业,扩大企业数量和规模,带动村民致富。最近我们又整合了50亩废闲地,准备把产业再做大一些,让更多村民加入到产业链条上来,实现增收。”该乡党委书记张建彬如是说。

责任编辑:杨瑞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